下载此文档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pdf


文档分类:经济/贸易/财会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1年第1期? 71?????*?感谢作者在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的博士后导师OliverHart教授的指导,作者同时感谢?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课题?()和?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首都经济学科群建设项目(2010?2012)?的资助。文责自负。?[收稿日期]2010?04?18 ?[作者简介]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聂辉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关键词]?不完全契约;产权;参照点;行为经济学[摘?要]?本文概括了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基础不坚实,过于依赖专用性投资,难以解释授权问题。具体地,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基础的争论。这些挑战导致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因素的引入,从而初步构建了以参照点效应为基础的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作者展望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研究议题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1)01?0071?08 一、导?论二十多年前,奥利弗?哈特(OliverHart)教授及其两位合作者撰写的两篇经典论文奠定了不完全契约理论(pletecontracttheory)的基本框架。[1][2]如今,不完全契约理论已经成为企业理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国际贸易、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框架之一(例如,Bo? lton&Dewatripont,2005)。该理论利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产权在激励当事人进行专用性投资时的作用。然而,在最近三年,哈特教授及其合作者接连发表了七篇论文,引入了行为经济学的假设,并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重新定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哈特教授从一个新古典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行为主义者?为什么不完全契约理论需要这种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将会给理论研究带来什么?本文将基于哈特教授最近三年的最新成果,通过回顾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典模型和有关学术争论,来解释上述问题,并进而讨论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方向。尽管国内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例如,杨瑞龙和聂辉华,2006;聂辉华和杨其静,2007;蒋士成和费方域,2008),但这些文献很少涉及不完全契约理论的争论以及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和企业理论。本文将弥补这些不足。特别地,本文将使用一些简单的数值例子来阐述一些技术性极强的理论问题,使更多读者能够理解不完全契约理论转变的前因后果。首先,我将介绍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经典模型, 然后指出经典模型存在的三个问题:理论基础不??2011年第1期? 72???坚实,专用性投资可能不是很重要,难以解释复杂组织的权威分配问题。第一个问题尤其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激烈争议和广泛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哈特教授转向行为经济学,将契约理解为一种参照点(referencepoint),试图为不完全契约理论寻找新的基础,同时重新解释了产权的作用以及企业的边界。这种转变将为契约理论以及组织理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二、为什么会争论? (一)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第一代不完全契约理论主要是GHM模型(Grossman&Hart,1986;Hart&Moore,1990;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转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新起点
  • 文件大小1.37 MB
  • 时间2016-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