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放的物流
作者:王佐
引进技术容易,引进管理难,引进服务就更难。这作为对我国这二十
多年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基本判断大体上是不会错的。物流既是管理,
更是服务,所以引进和发展我国的物流就难上加难。
一、JIT 的故事
大体上来说,JIT 的概念进入我国要早于物流的概念。
我国在 1978 年就曾经组织有关企业去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参观学习
“丰田制造系统”的运作——由客户需求拉动生产制造计划以及物料
和零部件供应使装配厂的中间库存水平降到最低的汽车生产组织方
式(后来在美国被称为“精益制造”系统,也被称为 “Just-In-Time”
制造方法)。但这种汽车生产的“制造系统”被引进我国以后,就基
本上变成了物料供应的“看板管理”方法。而本来把生产组织的根本
驱动力定位在“由客户需求拉动”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却不大被提及。
显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是不承认什么客户需求的。近年,JIT 随
着物流热的兴起,在销声匿迹多年以后,又被作为物流的最现代化样
板——“JIT”供应或准时配送方法来加以推崇,而它作为企业生产
组织方式原本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发生和成功的背景却仍然不大被提
及甚至被忽略了。 : .
无论如何,物料供应方式只是生产组织方式的一部分。物料供应是为
生产制造服务的。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将JIT 的思维方式和组织体
系有效的移植过来,那么相应的 JIT 物料供应方式是不可能成活的。
然而,生产组织方式的有效移植需要对具体的经济环境条件进行科学
的分析,因此就必然提出思维创新、理念创新和结构创新等要求。所
以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众所周知,“JIT”式的生产组织实际上是由市场需求实际是客户订
单、物料供应实际是协作配套体系和制造工艺实际是柔性制造系统等
共同构建的一个有机整体。但是,即使在加入 WTO 指日可待的现在,
我国的汽车市场仍然没有全部放开。普通百姓购买和使用汽车仍然存
在种种能力的和使用环境条件的限制。国家对汽车行业准入的种种限
制,不仅对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的养成,也必然对汽车制造企业零部
件协作配套体系的市场优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显然,在汽车市场处
于半管制和汽车制造业处于半垄断的情况下,客户并不拥有真正意义
上的市场选择性。怎么谈得上“由客户需求拉动”汽车生产呢?又怎
开放的物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