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永生的眼睛说课.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永生的眼睛》说课稿泾洋镇中心小学刘慧一、说教材《永生的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 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 到成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 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 14 岁的“我”和现在的 14 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 、教学目的: ( 1 )按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3) 体会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 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三、说学情分析器官捐献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课前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调查周围人们对捐献器官的认识、态度, 了解为什么会有人反对或不愿意捐献器官, 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内容不难理解, 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要让学生先读提示语, 把握阅读要求; 然后初读课文, 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 画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和段落, 之后,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明确提出,“略读课文在内容上理解上, 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 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 要让学生用精读课文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我的设计理念是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有一定内涵句子的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根据教学目的 2、 3 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交流体会”的方法进行教学。 2 、学法:学生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五、说教学过程本文我采用一课时教学,下面我来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有关眼睛的话题: 出示画面。请看这位医生手里夹着的透明薄膜, 叫眼角膜。它覆盖在我们眼球的表面, 就像大人们佩戴的隐形眼镜一样。它最大的功能就是帮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但不幸的是,出示以下资料: 据卫生部统计, 我国目前约有 400 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 70 %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但由于供体角膜缺乏, 我国每年仅能实施 3000 例角膜移植手术, 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学生默读,问: 看了这个资料, 你想说些什么? (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训练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同时

永生的眼睛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