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必修1教案速度与加速度.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速度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的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体会在实验中发现自然规律的作用”。
    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匀速物体的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辨析,真正理解描述变速运动规律的重要物理量:速度、加速度。本节研究平均速度所应用的等效替代思想和定义加速度所应用的比值法、研究瞬时速度所应用的极限法等都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几种方法,为以后应用类似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领悟形异质同的物理模型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中理解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


    (1)掌握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1)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科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学会用比值法、等效替代来研究物理问题,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行车途中涉及到的交通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和法律意识。
    、难点
 (1)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2)运用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3)利用极限法由平均速度推导瞬时速度。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问题探索方法
三、案例设计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物体有着各式各样的运动,不仅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一样,而且同一物体在不同段的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请同学们举出日常生活中这种类型物体运动的实例。  (如蜗牛的爬行运动、飞机的起飞、物体沿斜面下滑火车出站和进站的运动等。)
 (3)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比较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教师设问:(1)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甲用10秒跑完全程,运动员乙用11秒跑完全程,比较谁跑得快? 
    ⑵、汽车A在2h内行驶80km,汽车B在2h内行驶180km,比较哪辆车跑得快?
预测  学生对物体运动快慢认识可能有下面几种:
    (1)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2)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可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教师: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比较方法都是正确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不相等,通过的位移也不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回答: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统一标准。
    目的  引导学生用比值法来探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人们在长期对运动的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能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逐步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必修1教案速度与加速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djigr52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