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眩晕(中医).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习要求
掌握眩晕的慨念
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
掌握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眩晕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掌握眩晕的辨证论治
能对临床病例作出正确诊治
第一页,共57页。
概 念
眩晕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本病为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
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用中医中药防治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第二页,共57页。
源 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与肝有关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气血亏虚
元代,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痰浊
明代,张景岳——下虚作眩——肾阴虚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也
后代医家——瘀血有关
第三页,共57页。
源 流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
眩晕与肝关系密切。
《灵枢,卫气》:“上虚则眩”“上气不足,脑为之满,耳
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脑为髓海”,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认为眩晕以虚为主。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导致眩晕,为后世“无痰不作眩”
的论述提供基础,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晕。
宋代后,进一步丰富了对眩晕的认识。严用和:“所谓
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由此观之,
六淫外感,七情内伤,皆能导致”,第一次提出外
感六淫和七情内伤致眩说。
第四页,共57页。
源 流
《丹溪心法·头眩》说:“头眩,痰挟气虚并
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
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
明代张景岳在《内经》“上虚则眩”的基础上,提出下虚致眩。“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
第五页,共57页。
讨论范围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凡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贫血、神经衰弱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有关内容辨证论治。
第六页,共57页。
病因病机
年老体虚
久病伤肾
素体阴虚 阴虚阳亢 → 肝阳化风
恼怒忧伤 气郁化火 → 风阳上扰
久病失血 气虚清阳不展,血虚脑失所养
脾胃虚弱
饮食失调 损伤脾胃 → 痰浊内生 → 上扰清窍
劳 倦
跌仆损伤 瘀血阻窍 → 脑络闭阻 → 脑失所养
久病血瘀 气血不通
肝肾阴虚 → 阴精亏虚 → 脑海失养
第七页,共57页。
恶心呕吐
头晕
目眩
第八页,共57页。
肝阳上亢
素体阳盛,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
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
肾阴素亏,肝失所养,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第九页,共57页。
肾精亏虚
先天不足
年老肾亏
久病伤肾
房劳过度
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
第十页,共57页。

眩晕(中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2.06 MB
  • 时间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