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盗龙波德的孤岛漂流记(上).doc火盗龙波德的孤岛漂流记(上) 唰―唰―在大海和陆地的交界处,海水永远都是这样一成不变地冲刷着海岸,即使是在 7000 万年前的白垩纪,也与今天别无二样。不同的是, 今天的人们可以怀着悠哉的心情去聆听潮水的节奏, 但那个时代的居民, 则要小心翼翼地辨别海浪声中是否还混有其他动物的声响, 以免自己或族群遭到捕食者的袭击。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波德, 一只刚成年不久的雄性火盗龙,此刻也正小心翼翼地警戒着四周的动静,顺便小睡一下。警戒的时候睡觉,这家伙没问题吧?放心,虽然看似波德马虎大意, 但这并不表示它没把安全当回事, 这只是小型恐龙一种正常的行为机制而已, 今天的很多鸟类也有着类似的行为。就在波德处于看似迷迷糊糊的状态时, 它突然从吹来的海风中嗅到了一丝异味, 于是瞬间清醒过来并起身离开, 周围的同伴也是如此。就在火盗龙的族群刚离开后不久, 几只塔哈斯克龙便悄悄地摸到了这里, 它们是这一带最强大的掠食者, 但显然这次的偷袭并没有得逞,火盗龙的机智和警觉轻松地化解了塔哈斯克龙的威胁。火盗龙一种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小型肉食性恐龙,属于兽脚亚目驰龙科,与大名鼎鼎的迅猛龙是亲戚关系。火盗龙的个子很小, 体长只有 米(其中大半还是尾巴的长度) ,身高在 米左右,只比今天的家鸡稍微大一点点。它们的智力在恐龙中算是极高的, 十分擅长团队合作, 习惯与族群家人待在一起。塔哈斯克龙的体形在白垩纪晚期众多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中并不算突出,但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虽然那个时代既没老虎也没猴子), 它们生存的那片地区, 也就是后来形成欧洲南部陆地的区域, 并没有霸王龙、棘龙或鲨齿龙这样的超重量级掠食者, 所以体形相对较大的塔哈斯克龙就成了这里的霸主, 而娇小的火盗龙自然要时刻提防在它们看来是庞然大物的塔哈斯克龙。毕竟, 在弱肉强食的恐龙世界里, 体形的大小和力量的强弱是决定能否生存的“硬道理”。当然, 硬道理也不是绝对的。火盗龙虽然没有高大的身体和超强的力量, 但却凭借敏捷的身手和聪明的头脑, 在那些巨龙统治的阴影下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它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劳亚大陆的一角, 陆地纵深不大, 但海岸线很长, 所以气候受海洋的影响很大。常年从海面吹来的海风带来了充足的水汽, 造就了这里温暖潮湿、植被丛生的环境。波德经常和其他火盗龙同伴一起, 穿梭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利用复杂的地形, 通过默契的配合进行侦查、捕猎并躲避敌害。虽然很难与食物链顶层的塔哈斯克龙正面抗衡, 但火盗龙族群的生存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吃饱肚子还是很容易做到的。这不,波德和它的同伴成功捕获了一头落单的小禽龙, 这会儿正美餐着呢。塔哈斯克龙塔哈斯克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肉食性恐龙, 身长一般为 4?9 米。它们是唯一生存在北半球的阿贝力龙科恐龙, 其后肢十分粗壮强健, 但前肢严重退化,比以“小短手”著称的霸王龙的前肢还要短小。火盗龙们没时间享受狩猎成功的喜悦,它们必须尽快处理完食物,否则血肉的气味很快就会将塔哈斯克龙引来, 那些讨厌的家伙最喜欢仗着个大抢夺别人的食物。但是, 火盗龙吃得再快也不可能快过气味传播的速度, 尤其还是在这种海风吹拂的环境中。果然不一会儿, 两头塔哈斯克龙一边吸着鼻孔, 一边流着口水, 顺着气味便跟了过来。而波德它们还远没有吃饱,一场食物保卫战看来是在所难免了。这次捕猎和波德一
火盗龙波德的孤岛漂流记(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