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年月日”案例分析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呢? 我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做了初步尝试。 1、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学习的欲望。课始,我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 ”学生们的兴致被调动了起来。等学生们交流完毕后,紧接着我又问: “今天是几几年的几月几日? ”在这样自然的交流中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年月日”。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了,所以揭示课题后,我就单刀直入地提问:“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 ”这一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相关知识,他们纷纷举手: “我知道一年有 12个月。”“我知道平年和闰年。”“我知道大月和小月”……学生们知道的挺多的,我给予了及时的肯定,并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随后就问“那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有的说:“我想了解平年是怎么来的? ”;有的说:“闰年是怎么来的? ”;有的说“年、月、日是怎么产生的? ”;还有的说:“为什么 2月份有 28天或 29天? ”根据学生所说,我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就从学生自己提的问题出发,展开教学。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展开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我制作了一个“年月日在线学习站”的 ppt ,在这个学习站上有学生想了解的相关信息,我就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有序地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 1)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年月日是怎样产生的?请大家登陆年、月、日在线学习站,点击年、月、日的来历,去里面找一找答案。”学生了解后,再来汇报学习收获,我配以媒体演示三球的运转,让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 2)了解平年和闰年的来历。( 3)了解大月和小月。我设疑:“刚刚我们了解了平年和闰年,有的同学还说到大月和小月,那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 ”学生们说不清了,正疑惑时, 我马上问:“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学生们马上非常乐意地点头。于是我就布置小组活动:“请大家观察 2002 年至 2005 年的年历,记录员将每一年每一个月的天数填入学录完毕后,回到组内轻轻讨论,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学录单在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汇报交流时,学生们得出了:1、3、5、7、8、10、12 月有 31天, 4、6、9、 11月有 30天, 2 月平年有 28 天,闰年有 29 天等一些规律。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我把这些规律展示在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提出问题:“有31天的月份叫? ”学生们脱口而出“大月!”“那30天的月份呢? ”学生异口同声:“小月。”我随即问:“那2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学生们一下子愣了,有的说:“不是大月。”,也有的说:“也不是小月。”我马上接口道: “我们说 2 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那为什么一年中唯独2 月的天数最少呢?这里面有个小故事,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去浏览一下。”学生们纷纷点头,迫不及待地去浏览。浏览结束后,请学生向大家作介绍, 加深了学生们的认识。(4)记忆大月、
“年月日”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