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琼:诗歌从来不卑微 ]郑小琼诗歌
打工中所有的辛酸和苦痛。 以及漂泊异乡的孤独感, 使她的思乡
之情如野草般疯长。凝固下来。变成一行行灵动的诗句 “在珠江
三角洲,每年有四万根以上因工伤而造成的断指。我常想,如果把它们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 而我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将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但是,我必须把感受写下来 ” 2007年 5 月 21 日,在人民文学奖颁奖台上,郑小琼谈着获奖作品《铁 ? 塑料厂》的创作动机。这位衣着素朴、身材瘦小的 27 岁打工妹,表情羞涩地跻身在当今文坛大腕们中间,最不起眼,获得的掌声却最长久,最热烈。
纵然身处泥淖,我也能仰望天空
白炽灯下
我的青春似萧萧落木
散落如铁屑
片片坠地
满地斑驳
抬头看见
铁
在肉体里生长
―― 《铁》
郑小琼出生在四川南充一个贫瘠得连正式名字都没有的小村庄,
“附近的村子就叫一村、二村 我家住在十二村。 ”她说。
1996 年,她考上了南充卫校。 在那个年代,考上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某个医院,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于是,她带着全村人羡慕的
眼光和家人骄傲的期盼。来到了卫校。
年,为了供她读书,家里欠下了近万元债务。毕业后,学校不再包分配,她只得去了一家乡村诊所。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她一直拒绝回忆。那家乡村诊所, “根本就是骗人的, 一点效果都没有, 害人
啊,良心不安啊 ! ”
郑小琼不顾家人反对,像无数农村青年一样,卷起行囊,背井离
乡,踏上了漫漫打工路。 2001 年来到广东东莞, 冷酷的现实立即给了她迎头痛击:先被一家黑厂扣押了 4 个月工资:换到一家家具厂后,
没日没夜地干,月底工资卡上却赫然只有
284 元。
“那时候找工作挺难的, 招两三个人,就有两百多人排队。 先让你
跑步,做仰卧起坐,看看你体力怎么样,反正叫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人都没有尊严了。 ”回忆往事,郑小琼还有些忿忿不平。
她还去过玩具厂、磁带厂 频繁换厂的结果,就是生活更加举
步维艰。时常挨饿,还要提心吊胆地躲避有人搜查暂住证, “有时候老
乡把你反锁在出租屋里。查房的就猛敲铁皮房门,看你在不在。外面
又下着雨 有些家里带着的小孩, ‘哇’的一声吓得哭起来 特别是
那个手电筒 ‘刷’的一下照着你,那种感觉 ”梦魇般的日子, “好像所
有的理想一下子全没了。 ”
几番辗转,郑小琼来到一个叫黄麻岭的小镇,进了一家五金厂。
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冰冷的, 但对她来说却是一座火山, 让她迸发出无尽的灵感。工厂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每人每周只允许出厂门三次,购置生活用品或办私事。有一次老乡来看她。等到下班,两人只能隔着铁门说上几句话,因为那周她已经出去了三次。
她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十二点下班,下午一点四十五分上班,
五点四十五分下班,六点半加班,一直到九点半下班。每月 5 号,她可以领一千块左右的工资。
在郑小琼看来, “这是挺好的工作了 ”。她一待就是 5 年。
五金厂的流水线上,人只是一种工具。所有人都没有名字,只有
工
郑小琼诗歌从来不卑微郑小琼诗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