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元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元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
元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
——元明清戏剧漫议之三十
古典戏曲中,反映农民起义的剧目,水浒戏是一个重点。从元明杂剧、明清传奇,到清代中叶兴起的地方诸声腔剧种,有关这一题材的戏,大小近百个。其中绝大部分是营教忠教孝的篇章,则均被束之高阁,受到了自然淘汰。在这方面,人民的抉择是最敏锐的,也是最公正的。
二、表现水浒故事的元杂剧,连同仅存名目的在内,一般说来虽有三十个,不过留下传本的却只有十个。除了《元曲选》中收入五个,再就是所藏《古今杂剧》和《孤本元明杂剧》中还有五个。其中可以肯定为元代作品的是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博鱼》,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的《梁山泊李逵负荆》,李致远的《都孔目风雨还牢末》,以及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鲁智深喜赏黄花峪》。另外还有四个,即《梁山五虎大劫牢》、《王矮虎大闹东平府》、《梁山七虎闹铜台》、《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由于创作时间很难肯定,所以只能泛指为元明间无名氏的剧作。这些传本,大多是直接采自民间传说的水浒故事,或者是金元话本所提供的素材。其中虽有几个和《水浒传》的内容可以挂上钩,但具体情节与小说也略有出入。如《李逵负荆》,小说把鲁智深改作柴进,酒家王林改为刘太公。用柴进代替鲁智深,倒是较为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但是把酒家改成了庄园主,就未免冲淡了水浒英雄为平民百姓伸冤作主的涵义。至于《九宫八卦阵》所敷衍的则是宋江受招安以后征辽的情节。(当初梁山两败童贯时也摆过这个阵图)在《录鬼簿》和以后王国维的《曲录》中增补进去的,还有水浒杂剧存目二十个。从剧名来对照,也有一半以上系直接采自民间传说,似与小说并无瓜葛。除了从作者姓名来核对,可知其中一部分是元代作品。还有一些,究竟是元末还是明初的剧作,则尚待考证。正如元代的北杂剧具有浑朴自然的本色一样,直接采自口头传说的水浒戏,也较多地保留了民间故事的本来面目,很少见到士大夫故意雕琢的痕迹,因而有关封建伦理观念的说教也较少。就现有几个传本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很突出的。首先对宋江这个关键性的人物,元杂剧中显然是作为坚持起义的梁山首领来塑造的。在他的身上,还没有被贴上一心巴望招安的封建正统思想的标签。如在高文秀的《双献功》中,写宋江是于发配途中就被救上梁山做了头领,这和小说第三十六回书中所描绘的大相径庭。
这说明当《水浒传》未成书以前,元杂剧里的宋江,仍是一个道地的草莽英雄。在他的身上有的是绿林豪侠气,并没有醉心于功名富贵的奴颜媚骨。另外在一段独白中,虽留有《大宋宣和遗事》的痕迹,但已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把宋江等三十六人,扩大为三十六大伙与七十二小伙的千军万马。既渲染了梁山泊的声势,也给小说奠定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基础。同时还点出晁盖是死于三打祝家庄战役。这个虽无关宏旨,但是明代水浒杂剧却均按《水浒传》的叙说,改作晁盖死于曾头市。两相对照,似可作为区分元明作品的一条佐证。
第二个突出的方面是,这类杂剧传本基本上都没有挂上招安的尾巴。只有一个取材于卢俊义故事的《梁山七虎闹铜台》,在末尾第五折的曲词中,出现了“圣明主招安去”以及“麒麟阁都把名标”的句子,但其余几个传本,却没有这样的腐词滥调。另外,有些本子的内容,虽说过多地涉及到受害者的妻妾与人通奸而遭冤诬的俗套,但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反映了元代人民的苦难。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个别作者对起义农民存在着歧视与模糊的看法。如《燕青博鱼》中,就有像“则俺是梁山泊里的宋江,须不比帮源洞里的方腊”这样的曲词,把两支起义军对立起来看待,从而否定后者,这显然是受到南宋以来史书与某些笔记的影响,不过在元杂剧中也只是个别现象。
第三,从留有传本或仅存名目的水浒杂剧来看,还有一个突出的情况,即以黑旋风李逵为主的戏竟多达十四、五个。为什么元代作家和当时人民会那么热衷于李逵这个人物呢?元代民族矛盾尖锐,读书人的地位低下。加之元初曾废除科举达七十七年之久,知识分子别无出路,往往投身到“书会”中去,和优伶结合起来,成为撰写杂剧本的“才人”。他们为了抒发自己的牢骚积忿,通过杂剧形式,从各个侧面控诉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流传于民间的有关梁山好汉的故事当中,以李逵的形象最为典型,他的反抗精神也最坚决最顽强,所以便被较多地采作杂剧题材。这位黑爷爷一旦跃上舞台,经过艺人的不断加工,就被塑造成为一个戆直纯真、嫉恶如仇而又勇猛无畏的典型形象,也是当时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能为他们伸冤作主的理想中的救星。在元代杂剧作家中,号称“小汉卿”的高文秀是东平府人,与传说中的梁山泊近在咫尺,受到梁山故事的薰染也较多,因此他一个人就为这位黑爷爷编写了八个杂剧本。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李逵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忠义堂上是态度最坚决的农民革命的英雄。以李逵为代表的包括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人,一直反对受招安的投降路线。

元明清戏剧中的水浒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熙凤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