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李清照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李清照
如 梦 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时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达到极点。
藕花:荷花。
争渡:抢着划。
滩:河滩。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家的路。游兴满足了,夜幕降临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醉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声声慢》
(寻寻觅觅)
《渔家傲》
想像《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把它写下来。
作业: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5)为什么会误入?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词人的一次郊游
不是,“常记”
夏天,“藕花深处”
不是,“争渡”
“沉醉”“日暮”景美
有趣,值得回味
常
记
地点:
溪亭
时间:
日暮
事件:
醉归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白鹭 晚霞
诗情
画意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词两首一《如梦令》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