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质量分析.doc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37 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质
量分析
[ 摘要 ]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发展迅速 , 但由于多方
面原因造成了办学质量下滑。本文从 __ 门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措施以
及气不足 , 又急于搭建台 , 体现办学特色 , 因而对合作项目不加论证地“积极”配合。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 , 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根据本校特色设立的特色专业较少 , 致使本校得不到优化。从长远来看 , 这种专业过于集中不利人才培养 , 满足社会需要。而我国政策是鼓励在高新技术类学科或国内社会发展急需但又相对薄弱或空白的应用型专业进行合作办学 , 借此学习先进理念和办学经验。
鉴于以上原因 ,xx 年, 江苏省在《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扎实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中称 , 从严限制外国教育机构在境内已举办多个同类合作办学项目以及拟办专业在境内较为集中的项目。 同一外方机构在江苏省的合作院校不宜超过 2 所, 相同合作专业不宜超过 2 个。为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与管理上的精力投入 , 原则上中方 1 个专业只与 1 个外方开展合作。
三、中方合作院校自身存在问题 , 限制了合作项目的发展
众所周知 ,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 最基本的条件就是 , 学生需要有用英语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能力 , 而教师必须具有用英语教授课程和进行考核的能力。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总体较低 , 实际的英语语言能力与完成专业课程所需的英语水平差距仍很大 ; 而很多国际合作办学
项目为拉生源 , 用合作生的高收费来解决本学院的经费问题 , 不惜降低招生标准 , 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英语单科入学成绩 , 给入学后的教学活动埋下了很多后患。有些高职院校中 , 能够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教
师可谓凤毛麟角 , 对国外引进的教材难以理解吃透 , 又缺乏国外生活经历 , 对西方文化习俗一知半解 , 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中方院校在教学运行和管理体制也不能真正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在形式上多表现为课程、教学、科研、职员、教师、资金和劳务的结合 , 由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差异 ,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还很难实行“政校”分开 , 实行董事会 ( 理事会 ) 领导下的校长 ( 项目主管 ) 负责制 , 并建立科学公正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 , 成为真正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事业法人 , 适应良性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目的是要引进国外的优质 , 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性 ,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 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没置、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手段。作为一种国外合作方参与程度很高的办学活动 , 政府和学校两级管理的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 , 限制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
四、缺乏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保障和认证体系 , 监管不力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 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有关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问题主要涉及对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质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