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质
量分析
[摘要]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多方 面原因造成了办学质量下滑。本文从 __门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措施以 及中方合作院校自身问题等两个方面探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制了合作项目的发展
众所周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学生需要有 用英语完成课程学习的基本能力,而教师必须具有用英语教授课程和 进行考核的能力。高职院校的生源水平总体较低,实际的英语语言能 力与完成专业课程所需的英语水平差距仍很大;而很多国际合作办学
项目为拉生源,用合作生的高收费来解决本学院的经费问题,不惜降
低招生标准,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英语单科入学成绩,给入学后的教学 活动埋下了很多后患。有些高职院校中,能够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教 师可谓凤毛麟角,对国外引进的教材难以理解吃透,又缺乏国外生活 经历,对西方文化习俗一知半解,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中方院校在教学运行和管理体制也不能真正适应中外合作办学 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体制在形式上多表现为课程、教学、科 研、职员、教师、资金和劳务的结合,由于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行 为方式的差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还很难实行“政校”分开, 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项目主管)负责制,并建立科学公 正的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成为真正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事业 法人,适应良性运营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中外合作办学政策的目的是要引进国外的优质,扩大我国高等 教育的开放性,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没 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手段。作为一种国外合作方参与 程度很高的办学活动,政府和学校两级管理的模式就显得力不从心, 限制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
四、缺乏对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保障和认证体系,监管不力
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办 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关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监管问题主要涉及对中外 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包括对不合法的中外 合作办学机构的不合法行为与合法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违规、违法 行为的监管两种情况。
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认定,至今 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质量认证体系。因此,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监督和管理存在难度。就整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言,尚缺乏一套规 范性好、操作性强的评估体系。在审批和业务管理过程中主要凭管理 人员的经验,主观因素影响过大,缺乏科学性。合作院校对教学质量的 认定,因外方和中介的标准不一,难确定统一的标准,中国学生对他们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所接受的高等教育的质量没有信心,也不能确定他 们获得的学历资格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有价值。笔者认为,因信息不 畅,参与管理部门和介入方较多,合作办学项目的监管尚需进一步研 究和规范。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目前已到了发展的 “瓶颈期”,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资源全球化的时 代背景;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原有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 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造成了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又被某些机构和人利用,成为赚钱的工具。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 何管理和发展,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教育的品质是中外合作办学学校赖以生存的保证。只有当中外 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37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质量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