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管晏列传翻译[ 编辑本段] 译文管仲, 又名夷吾, 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 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 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 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 公子纠被杀死, 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 在齐国掌理政事, 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 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 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 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 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 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 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 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 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 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 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 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 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 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 鲍叔不认为我无耻, 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 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 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 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 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 流通货物, 积累财富, 富国强兵, 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 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 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 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 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 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 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 一般人所向往的, 就因势而给予; 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 善于转祸为福, 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 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 就南去袭击蔡国, 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 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 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 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 管仲却坚持归还, 让鲁国信重齐国, 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 有三归, 有反坫, 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 齐国遵循他的政教, 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以后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晏子。晏子,字平仲,名婴,莱地夷维人。服事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 因为节省检朴, 亲躬理事, 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做了齐相之后, 吃饭时不用两样肉菜, 小妻也不穿丝绸。他在朝廷的时候, 国君谈到的事, 他就直言; 国君没有谈到的事, 他就秉公去做。国家有正义, 就顺理而行; 国家无真理, 就权衡利害而举措。因为这样, 在灵公、庄公、景公三代,他的名声在各国间颇为显赫。越石父这个人十分贤能, 但陷于监牢之中。晏子外出时, 在路上遇见他, 便解下左边的骖马将他赎出来, 载着他回到府里。晏子也不告辞一声, 就走进了内室。过了些时, 越石父对晏子说要绝交, 晏子非常惊诧, 提衣整帽, 连连谢罪说:“我晏婴虽无仁德, 但却将你从困境中挽救出来, 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 ”石父说
3管晏列传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