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页
#761670朝花夕拾琐记400字读后感3
偶然间,我从书架里翻出了一本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从未看过,自然没能理解这部散文集独特的名字。
静静地品尝着字里行间的故事,我发觉全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这也许便是书名的内涵吧!我心中这样想着。这本《朝花夕拾》中,虽充满着一股率真烂漫的童趣,却又渗透着鲁迅先生尖锐讽刺的笔调,而显明的对比手法为文章添色不少。就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运用了很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辞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遗忘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仔细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名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训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视看法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可见,《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讽刺了伤人的封建礼教,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时常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无限憧憬。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如同早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明丽和芳香,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芳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760156朝花夕拾琐记400字读后感4
《朝花夕拾》读后感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为最恶的心,应当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二十四孝图》。
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让人深有感受的。虽是白话文,但我也看得兴致勃勃!
在初一时学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个本应当是个欢乐的童年却覆盖在那封建社会里,时时常透出些迂腐的气息。于是鲁迅要骂,骂那个封建的社会。
再接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让我感到鲁迅先生写作手法的超群。长妈妈这个角色,须要分一为二看待。因为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很多迂腐的习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对她说恭喜,然后还要吃福橘;喜爱切切察察,喜爱告状;还盲目的对“长毛”的故事乱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最宠爱的隐鼠。因此,那时的鲁迅对她怀恨在心。但这个粗俗、守旧的妇女却做了些让人对她要刮目相待的事——买《山海经》。在长妈妈知道“我”喜爱《山海经》后,跑了很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宏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慈爱的地母能让阿长安眠。
在这,我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的人格。对长妈妈,他说不出尊敬,也说不出仇恨。或许说这是他和善,抑或说这是他愁闷。因为,文字的创建者给予了文字的内心一种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许是你看到的样子,内在你却是那么难琢磨到的。
放快乐去想,去看,去体会鲁迅先生的世界。
第 8 页 共
朝花夕拾琐记400字读后感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