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小寒。对于我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
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关于小寒常见的俗语有: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无雨,小暑必旱。
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
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
1月的天气最冷,风寒是最重要的气候特征,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
这些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羊肉等。
专家推荐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食物,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每周吃一次就可以暖暖地过一个冬天了。栗子也是补肾最推荐的食物。首先栗子的形状和我们的肾脏很像,中医认为它是可以补益肾脏的,同时对脾胃也很有好处。栗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很少,维生素含量很全面,对人体的滋补功能与人参、黄芪、当归等接近。无论是和南瓜、小米一起煮成南瓜栗子粥,还是用红枣、核桃仁一起做成桂花柿子饼都能达到滋补功效。
中医学认为,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可以滋养五脏、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促使体内阳气生发,从而温养全身组织,促进新陈代谢,使身体更强壮,有利于抗拒外邪,减少疾病的发生。现代营养学也认为,提高机体防寒能力的饮食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及充足的水分。蛋白质有一种特殊的热动力作用,使机体不怕寒冷。另外,充足的水分能保证机体有良好的周围循环,不易发生冻伤。
羊肉、牛肉、鸡肉、红枣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其有益。
其他含蛋白质高的有鱼虾、蛋、牛奶、豆腐、巧克力等。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等。此外,还可以适量进食辛辣品,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平时适当多喝水,观察晨尿颜色可辨别是否缺水,尿色淡黄清亮就没问题。
“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此时令,水果中以食梨为佳。
梨,医书记载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
主治热嗽,止渴,治客热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
能够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2015年二十四节气表立春
02月04日
11:58:27
雨水
02月19日
07:49:47
惊蛰
03月06日
05:55:39
春分
03月21日
06:45:07
清明
04月05日
10:39:07
谷雨
04月20日
17:41:50
立夏
05月06日
03:52:35
小满
05月21日
16:44:45
芒种
06月06日
07:58:09
夏至
06月22日
00:37:53
小暑
07月07日
18:12:14
大暑
07月23日
11:30:25
立秋
08月08日
04:01:2
小寒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