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2、母亲的谎言.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2 、母亲的谎言【教学目标】 1 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生字,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不屑一顾”、“破天荒”、“黯淡”、“温顺”、“悲喜交集”的意思。 2 品味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感情朗读相关内容。 3 学会归纳三次家长会的不同情形, 理解儿子成功的关键是母亲善意谎言的鼓励, 感受母爱的无穷力量,学会体谅父母,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教学重点】品味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 理解母亲说谎的真实动机, 感受母亲说谎时内心的感受,并有感情朗读。【教学难点】感受母亲说谎时强颜欢笑的悲痛,理解儿子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教学设计】一导入揭题 1 谈话导入: 师生从自身出发, 交流父母在自己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期望, 以及自己的真切感受。 2 总结: 不管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其目的都处于对孩子的爱。但你们可知道父母为这深深的期望往往会付出了很多很多。 3 有这样一位母亲的故事,听来催人泪下。师板书课题,生读题。说明: 在导入部分请学生谈谈父母各个阶段对自己的期望, 以及自己对此的感受, 让学生初步感知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同时, 为研读重点部分体验文中母亲听到老师的批评、指责时心理的无比痛苦, 以及面对儿子时的耐心和鼓励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 老师小结引出课题,为学生奠下情感基调。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出示: 听了这话, 两鬓已经斑白的母亲悲喜交集, 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⑴引读, 理解“悲喜交集”。⑵自读第 4 小节,了解母亲“喜”的原因。板书:高中考上清华大学 2 那母亲为什么又“悲”呢?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母亲悲的是什么? 并用简要的语言例举相关的事情。 3 自读课文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师适时板书: 幼儿园多动症小学智力有障碍中学考重点有危险 4 小结:由于儿子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屡受教师的批评、指责。板书:批评指责说明: 本文篇幅比较长,按“我”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这一时间发展顺序讲述了母亲开家长会后对儿子说的三次谎言, 最后一小节既是课文的高潮, 又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而且一个“悲喜交集”概括了母亲十几年的内心感受, 这个词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教学时, 先通过老师的引读, 让学生初步感知母亲浅层次的“喜”——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然后带着问题“母亲为什么悲? ”读课文, 了解并概括使母亲感到“悲”的相关事例, 为展开对课文的研读作准备。三研读重点,感受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㈠品读家长会老师对母亲说的话,感受老师对母亲的态度。 1 出示老师的前两次对“我”评价: “你的儿子可能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最好你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全班 50 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 40 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最好你带他去医院查一查。”⑴自读,尝试着读出语气。⑵指名读, 引导学生想象面对一个这样的孩子, 老师的态度。在基础上理解“不屑一顾”。⑶再指名读,要求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 2 引读第三次家长会时,母亲因没有听到老师点儿子的名字而感到出乎预料,不习惯, 引导学生用词语想象母亲面对老师时的心情,感受母亲内心的惶恐,不安。说明: 前两次家长会上老师的话内容相似, 都是老师批评、指责儿子, 因此同时出示

12、母亲的谎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