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三国演义》属于历史演义,而《水浒传》则属于英雄传奇, 两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并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一是通过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善于组织生动曲折,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以人物自己的言行并从人物的对立比较中来揭示不同的性格。《三国演义》以政治、军事各种惊心动魄的交锋为背景, 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中, 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 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让曹操的雄才大略,诸葛亮的忠贞智慧、关羽的忠勇过人、周瑜的英雄倜傥都跃然纸上。《水浒传》在刻画梁山英雄好汉时, 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任务的立身行事。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一心不忘做官,封妻荫子, 只要有官做, 梁中书也是他的好上司; 林冲出自枪棒教师的家庭,有正义感,但苟安于现状,被逼到走投无路,仍下不来决心。还有鲁知深, 无亲无故。一条光棍, 也没有产业, 光景是贫农或手艺出身而由队里提升的官职。水浒中并没有叙述次三人身世, 但是在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时,紧扣他们的阶级身份。二是“性格强化的典型”手法, 即重要的典型人物都以某种道德品质作为其主导特征, 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并且支配着整个形象内部的其他构成因素。《三国演义》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有所谓“三绝”: 曹操奸绝, 孔明智绝, 关羽义绝。曹操多疑透出狡诈, 凶残凸显奸诈, “诈中风”以诬叔父, 梦中杀人, 误杀吕伯奢一家, 杀粮官以欺全军, 不杀陈琳而爱其才, 不追关羽以全其志, 得部下通敌文书却焚而不究, 马犯麦田而割发代首等等,无不表现奸诈是其本质。孔明草船借箭, 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无不表现其神机妙算,智慧超绝。关羽能把“义”做的如此“绝”, 实在千古之下, 罕有其匹。“华容道上放曹操”更加深了对其“义”的刻画。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 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例如塑造曹操这一人物, 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水浒传》善于用本身的行动来说明人物的一切。鲁智深是在史进寻找王教头时出场, 在他倒拔垂杨柳一回里林冲上场, 而林冲为拿到上梁山的投名状, 而拦路窃财时, 引出了杨志, 此三人出场时, 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外, 没有一言一语写他们的身世, 更没有描写他们的品性, 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 就像你看见一个人从远处走过来, 你首先看到他是肥是瘦, 然后是穿的什么样的衣服,最后是脸型、眉目及声音容貌,到此你就算看清了此人,水浒也正如此,先看到的是人物的轮廓,然后一点点清晰到他的身世、品性。三是封建与民主参杂的妇女观。《三国演义》里的女人大多是好的, 《水浒传》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坏的。她们是一块铜版的两面, 一好一坏,其根源都是作者的封建妇女观,但是又有很大不同。《三国演义》里的烈女节妇,都是小姐命妇,是男人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 或为他们装饰门面, 她们只是苍白无力的道德符号。书中描写了许多贤德刚烈、坚定勇敢的可敬女性。她们受到儒家“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价值观的影响, 不畏权势所压迫, 甚至为忠义甘愿自我牺牲( 尤其体现于徐庶的母亲及貂禅)。她们体现出了古代女性的才智过人与机智过人。封建社会主张“女子无才便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