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渔业老挝境内 80% 地区为山地和高原,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 1000 -2000 米的高原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东部老挝、越南边境是绵延千里的赛富良山脉, 西部湄公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区。气候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每年 5 月至 10 月是雨季, 11 月至翌年 4 月是旱季。该国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资源,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农村鱼塘和辽阔的水稻田,其中有些适合发展鱼类养殖。从事渔业的人口有 万, 其中主要部门为 20 万人, 辅助部门为 万人。内陆渔业老挝有富饶的淡水渔业资源,主要捕捞的资源是在湄公河及其 14 条支流,以及诸如南娥、南松、南鸟、南增、南同、南门等大型水库, 其渔获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0% 以上。淡水渔业的产量呈上升之势, 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产量为 万吨, 上世纪末增至 万吨, 2002 年高达 万吨。主要使用地网和流刺网进行捕捞, 但也使用延绳钓和陷阱网。大多数作业渔船为平底河流式独木舟,不过船上普遍安装内燃机,与沿岸区使用的渔船类似。渔获物多在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卸下, 但有一部分渔获物因市场价格高( 可高出一倍) 而卸于泰国, 主要上市区靠近城市化的万象、他曲、沙湾拿吉和巴色等。稻田养鱼是捕捞业的另一重要来源, 在生产季节, 通过天然方式养殖一些寿命短、生长快的鱼、虾、蟹、蜗牛、青蛙等。水力发电的水库也有些产量,但生产力通常较低。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并非是老挝的传统, 只不过是进行些稻田养鱼而己, 水产养殖发展始于 1956-1957 年, 当时在美国国际开发署( US鄄 AID ) 规划下, 建造了几座鱼类养殖场。该项活动后来由湄公河委员会资助, 改进万象的一座养鱼场,并在塔鄂建造一座 50 公顷的商业性养鱼场。在 19 78~ 1988 年期间,根据粮农组织/ 联合国开发署( FAD/UNDP )的两项规划, 整顿了现有的养殖场, 并开发一座新型养殖场, 从而使老挝 6 个省均有了养殖场, 水产养殖得到蓬勃发展。得力于这些现代养殖场的有效开发, 商品鱼生产所需的技术投入, 主要采用综合养鱼、家畜和农作物生产系统。 1992 年4 月开始推行另一个鱼类养殖计划( LAO/88/003 ), 以将鱼类养殖技术推广到乡村作为主要目标, 以改善农民的营养状况和经济情况。目前正在执行的计划是 LAO/97/007 , 旨在通过结构性改善和培训, 提高政府设立孵化站的鱼苗产量, 通过推广简易技术和培训养殖户,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家生产鱼苗,激发畜渔部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老挝水产养殖采取如下三种系统: 1. 混养和精养系统: 该养殖系统需排干鱼塘、洒石灰和施肥,大部分放养鲤、印度野鲮、印度鲤、鲢和鳙以及地方性鱼种, 视当地可利用的鱼类而定, 另外, 还普遍饲养尼罗罗非鱼。饲养密度保持在 3000-5000 尾/ 公顷,表层、中层和底层的饲养比例为 2∶1∶2, 如果放养草鱼, 池塘要定期施肥, 以米糠喂养。在小型家庭式池塘中, 饲养鲤和罗非鱼, 常施以猪粪、鸡屎, 并喂以米糠和厨房废弃物。一般说来, 渔农从不断实践中获益, 家畜多半在塘边被关起来饲养,家畜通常有猪、鸡和鸭。 2. 稻鱼兼作养殖系统: 渔农在稻田中及其邻近地方构筑鱼塘, 使鱼苗进入水稻田生长。饲养的鱼种
老挝渔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