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简述题一、简述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 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 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替换关系。语言的系统性表现在: 1 、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2、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3、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二、举例说明聚合关系: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功能的语言单位, 他们自然类聚成群, 其彼此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它是通过联想类比, 根据语言单位的同一性而形成的。例如:“我们热爱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由组合关系而构成的句子, 这个句子中都可以通过联想类比,用替换的方法换成另外的词: “他们看见他们的农场。”等。三、举例说明组合的层级性特征: 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 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是横向关系。具有语言的线条型特征。例如“我进城”只能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四、举例说明词义的模糊性、民族性、全民性和概括性特征: 1 、概括性: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主要变现在:A、一般性: 就是对某个词具有一般的概念把握, 例如对“羊”的理解。 B 、模糊性:是指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界线往往是模糊的,不清晰的。例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之间没有清楚的界线。 C 、全民性:是指词义是全民的,没有阶级的。民族性:词义的民族性首先体现在音义关系上, 用什么语音固定什么意义, 完全由不同民族约定俗成的,还会体现在感情意义上的差别。五、简述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 )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 2 )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发展也不平衡。( 3 )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 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 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六、简述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型特征:( 1 )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 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 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荀子说的约定俗成, 反映了人们对语言音义关系的正确认识, 说明了音义联系的社会性, 说明了语言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约定的符号, 反映了音义联系的实质。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 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 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 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 第二,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 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第三, 同样的语音形式, 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 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如 long ,如英语 uncle ,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 aunt 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人类之所以有多达 5500 多种语言,根本原因就在于语言音义联系的任意性。( 3 )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 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一次出现, 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 形成线条,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七、简述基本词汇的特征: 全民性( 指基本词汇中的词为一个社会全体成员使用, 是社会中不分阶级、阶层、年龄、性别、职业的)、稳固性( 不等于不变性, 基本词汇中的词大多产生于古代, 随着语言历史的发展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但这种变化与一般词汇相比缓慢得多, 相对稳固)、孳生性( 又叫能产性, 指基本词汇中的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八、谈谈语言在语法方面的普遍特征: 1 、一切语言都至少有由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句子。 2 、一切语言都有形容词性词语修饰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 副词性词语修饰形容词性词语。 3 、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动词性词语全部转成名词性词语, 把动词性词语转成形容词性词语。 4 、一切语言都有办法把几个名词性细雨连在一起, 把几个动词性词语连在一起, 适应和改造环境。5、一切语言都有否定句和疑问句,都能把某些句子变成祈使句。 6 、一切语言的名词性词语和动词性词语都至少有两种发生关系的方式。九、举例说明语言接触的主要内容: 1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例如, “扑克”“吉普”都是借自英语。 2 、语言的融合。例如, 我国历史的不同时期, 有东夷、南蛮、女真等,
语言学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