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班级量化管理.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班级量化管理.doc浅谈班级量化管理[摘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 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量化管理是班级管理方法的一种。主要讨论了量化管理的弊端,并提出了量化管理的改进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 量化管理缺失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5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 2015 ) 12-09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载体, 班级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 实行班级量化管理, 对强化学校管理, 改善教学效果, 规范学生操行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如果我们用“以人为本, 教育优先”的理念来分析, 可发现在班级量化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上亟待改进。一、班级量化管理的弊端 1. 缺乏循循善诱的方法。学校教育的要求是将学生塑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量化管理则是按照学校的规定, 将学生的行为通过分项细化打分, 根据得分高低来确定学生学业的优劣。这种评判标准对学生, 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 是有失偏颇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首先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如果一味地用量化管理的考核方法来管教学生,让他们循规蹈矩, 其效果将会使学生成为“温顺的绵羊”,而难以造就“狮子般的人才”。 2. 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教育应当因人施教, 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指导学生的言行。但量化考核只看结果不问原由, 简单地用增减分数来确定事物的本质, 这势必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后果。在“扣分制”的管制下, 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 只是一味地力求不被处罚, 想方设法通过弄虚作假来应付考核。这只会在无形中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疏导,仅靠量化考核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 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鲁迅先生认为,完整的人应该是双面性的: “兽性”和“神性”, 在提升“神性”一面时, 必将磨灭“兽性”, 这就是“吃人”的教育。在教学考核细目中, 当我们要求学生走路做到“紧跟不出声”时,一般乖巧的孩子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违规就会被扣分, 严重者还会受到处罚, 所以, 他们压抑了自己的天性, 阻碍了身心健康的成长。由此可见, 班级量化管理仅注重了问题由量到质的积累, 却忽视了学生的成长规律,把被管理者当作工具来看待,是一种“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对该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二、量化管理的改进针对班级量化管理的弊端, 我们应当积极地扬长避短, 实行量化考核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严格管理与理性教育相结合, 数理分析与理念创新相结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1. 多一些感化, 少一点量化。量化考核仅仅能反映事物的结果, 而感化教育才是触及学生心灵转变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以低年级书写教学为例, 为了使班级学生写字做到工整规范, 我没有简单地用布置任务的形式规定学生每天写多少字, 而是采取与学生共同为班级取名为“方正班”,共同制作班徽,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写字姿势图等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学习交流,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 使大家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逐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2. 多一些身教, 少一点说教。对于小学生来说, 儿童的模仿力高于理解力, 教师的举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

浅谈班级量化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