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do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要: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段的阅读要求中指出:“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加强知识的前后勾连,达成知识的模块, 能够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 本文从同篇课文的勾连、新旧知识的勾连、文体间的勾连这三个方面管中窥豹, 试图找到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知识勾连方式的密码。关键词:知识; 勾连方式; 例谈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315 ( 2015 ) 04-055-00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并且把这句话作为《论语》的开篇。从某一角度来看, 孔子讲的其实也就是一种勾连。将学习知识的状态作为一种延续的进行时存在, 而不是一时一地的现在或过去式的状态。当然,这是对于“学者”而言的。对于“教者”而言,更应提倡并引导这种学习的“勾连”,并辅之以教学上的“勾连”手段。对于长期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 这不仅是有效的, 而且是必要的, 学习就是一个前后相互勾连的积累过程, 注重勾连, 不论对于教与学, 都是一种达成目标、有效提升效果的重要手段。下面以《孔子游春》一课, 谈谈对勾连方式的理解和运用。一、同篇课文的勾连说到勾连, 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这也造就了经典的阅读题型“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对于同篇课文,板块与板块间, 知识点与知识点间必定有着不可分割的勾连, 抑或是埋下伏笔,抑或是前后呼应。比如本课中, 在复习巩固这个环节, 我出示了三组词语, 第一行是描写春景的词语: 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习习; 第二行是描写水品质的词语: 奔流不息、和顺温柔、从无惧色、荡涤污垢; 第三行是表达孔子和弟子志向的词语: 有福同享、不好表功、安享幸福、相互信任。这三行词语和短语, 既是对第一课时词语和短语的复习巩固, 又为学习第二课时的三个板块“春景”“论水”“言志”埋下伏笔, 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感知本课的知识点, 知识点产生了勾连。再如在教学“春景”这个片段时, 由于第一教时已经涉猎,为了更好地为第二课时的难点“论水”服务,我把第二段文字变成了诗的形式,伴着轻柔的音乐,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 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轻松、温暖的情景。再加上通过设置一个神秘的“课堂”, 一半是看到的, 一半是想到的, 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度,为“论水”环节做好了铺垫。二、新旧知识的勾连学生的学, 就像“滚雪球”,“滚雪球”的教学关注学习内容的前后关联, 把学生的“已知”作为教学的起点。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 首先想到的是在这个领域学生学过了哪些,知道了什么,掌握得怎样,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据此进行教学。“滚雪球”的教学就是注重学生“新知”与“已知”的关联, 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在组织一节课的教学时, 不仅要考虑怎样让学生把知识储存起来, 还要考虑让学生将知识储存在哪里, 考虑学生今后提取知识时是否方便。因此, 教师应在组织“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