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三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25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三篇
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无从题。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以冯友兰的观点来看,中国哲学中一直是两种传统所并行的,即儒家的 入世 精神和道家的 出世 态度。正是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探寻一种平衡,完善了中国人和精神内核: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25
因为儒家 游方之内 ,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 游方之外 ,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衡。这使得中衡感。
从这个关于中国哲学精神核心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此时的冯友兰已经完成了他本人新儒学思想的构建。表面上看,这个表述是基于贯穿中国思想史历程的儒道两家的互补作出的综合评价,然而冯友兰随后提到。
有位哲学家讲到宋代的新儒家,这样地描写他: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 这正是小国哲学要努力做到的。有了这种精神,它就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这里提到的宋代的新儒家,恰恰是冯友兰自身 新理学 体系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对于 入世 和 出世 和平和与统一的追求,既是中国哲学精神的核心,更是冯友兰先生在将程朱理学继承改造之后对于儒家传统所强调的 内圣外王 终极追求的演进。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5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哲学简史》对于中国哲学的认知和表达不再局限于原有的 同情之了解 (陈寅恪审查《中国哲学史》时所作的评价),而是将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融于其自身 新理学 的体系中后作出的风格更趋统一的再现。
人生的境界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 中国哲学在当代世界 中,冯友兰先生提到了他对人生境界的经典论述: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25
冯友兰先生对于人生境界的划分来自于 觉解 。 觉 就是自觉, 解 则是了解。这种自觉的了解首先是知识的。在这里,哲学的三条主线 即认识论、知识论和宇宙论被统一到了一种自我了解和反思的层次中去,这恰恰和开篇第一章中所提出的核心哲学观相对应,即 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中国哲学的作用或任务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在冯先生看来人的精神境界有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25
暇思一二
读完《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仿佛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思想海洋中畅游了一番。耳边时时回荡着先哲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与表述,或睿智机辩,或大巧不工,无不展示了在漫漫时间长河中中国人的思考与追求,引人遐思。
陈寅恪先生在审查《中国哲学史》两卷时曾言, 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 。对于著史之人来说如此,对于读史之人又何尝不是?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三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ojun00002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