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页 共 14 页
医师如果没有喷溅操作,结束治疗操作后应立即脱去手套,洗手,不可戴手套进行病历书写等文案工作、触碰手机和接听电话。
禁止戴手套离开诊疗区。
要注意摘手套后应立即洗手(七步洗手法)。
严格遵循两前三后手卫生原则,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和物品后,以及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有明显污染时应洗手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飞溅护目镜、防护面罩、面屏,穿隔离衣、一次性鞋套,指导用户使用 3% 双氧水含漱 30 秒,使用强吸及橡皮障减少污染物扩散。
换工作鞋→工作服(如外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更换洗手衣裤(如外穿一次性防护服)→手消毒→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并做密闭性检测)→佩戴一次性工作帽(头发不外露)→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面屏→穿鞋套→手消毒→戴手套
摘掉手套→手消毒→摘护目镜/防护面罩/面屏→手消毒→脱隔离衣/防护服(戴手套的手不触及防护服内侧,消过毒的手不接触防护服的外侧)→脱鞋套→手消毒→摘一次性工作帽→摘医用防护口罩→手消毒/洗手→更换工作服或个人衣服
工作期间不戴手镯/手链、手表、戒指等物品;严格落实两前三后手卫生原则(两前: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三后:接触病人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脱下防护用品及工作服后,务必手卫生;非清洁的手不要接触口、鼻、眼等。
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如粘膜暴露,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冲洗后,使用 75% 酒精或 % 碘伏消毒,并向诊所有关部门上报。
常见口腔急症处理原则和建议
ENTERPRISE RESUME TITLE
对于各类口腔急症问题,应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诊疗操作的防护要求和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安全评估后,酌情治疗。
对于必须的操作宜简要处理,尽量减少患者在医疗机构停留时间。
其中牙齿疼痛、口腔出血、牙外伤以及口腔感染是最常见的口腔急症。
1、牙齿疼痛
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均可引起剧烈牙痛。
减轻患者疼痛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引流炎性渗出物,缓解局部高压。
对于龋坏或则较大缺损的患牙,可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系统及一次性带针手柄进行局麻, 在避免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患者的疼痛。
75% 酒精棉球术区消毒,挖勺刮除食物残渣及腐化牙本质,尝试用探针在龋洞或缺损最深处穿髓,见有红色血液渗出或白色脓液渗出,说明穿髓成功,观察渗出 1-2 min,待渗出不明显后窝洞内置丁香油棉球,髓腔开放。
如是牙隐裂或充填后急性牙髓炎,必须使用高速涡轮手机开髓时,术前用 75% 酒精消毒术区,尽量使用橡皮障。
有条件者可在牙科显微镜下开髓,显微镜能避免操作者和患者口腔近距离接触,术后注意对显微镜有效消毒。
如是急性根尖周炎,开髓后需用 10 ~ 15# 手用锉疏通根管至根尖孔以建立根尖引流通路。
术后给予口服甲
口腔科疫情复工检查清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