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延庆“掘金术”.doc生态延庆“掘金术” 2月3 日清晨, 北京城云淡风轻。汽车沿着八达岭高速, 从城区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 穿过蜿蜒山路, 到达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时, 明显感觉风大了许多,空气也更加清新宜人。位于延庆县的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领先的低污染、低固废、低碳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园区, 也是《财经界》探访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站。延庆县, 紧扼首都西北大门,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素有北京夏都美誉,更是首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生态地位使然, 延庆的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去年, 延庆成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日前在北京两会上参加延庆代表团审议会时也再次提出“延庆是个十全十美的地方”, 一定“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与经济如何共赢, 可以说是全国性甚至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经济整体步入新常态发展的大背景下, 面对先行示范区等更高的要求, 被牢牢贴上“生态”标签的延庆在迎接这一新的挑战时将使出怎样的招数, 备受关注。战略引领: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延庆县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治理等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报告客观梳理了 2014 年延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成绩,同时提出延庆生态发展的新任务和新方向,指出 2015 年要“不用扬鞭自奋蹄,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奋力推动美丽延庆建设迈上新台阶”。报告显示, 2014 年延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 100 亿元, 同比增长 % 以上;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水耗下降 3%, 年均浓度下降 2%。延庆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样一份生态成绩单背后体现的, 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 而是来自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坚持, 才使得北京生态西北大门――延庆得以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城市与农村互动的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果从时间上探究,延庆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应该启自“十一五”时期。彼时,延庆县就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县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这个由地方最高决策层构成的组织机构, 此后一直在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中坚力量。从重大事项的统一部署、综合决策, 到落实各项行动的统筹协调、总体评估和考核,都有赖于其大力支持和指导。除了这一决策小组, 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核心部门。据介绍, 这是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 设立的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统筹、协调机制。依赖于这两个常态化机制的管理和指引, 延庆县先后启动制定实施相关规划纲要、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部署,一张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的蓝图日益绘就。数据显示,截止到 2014 年,延庆县有机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1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比重达到 27% , 在北京市处于领先地位; 林木绿化率达到 %; 空气质量保持北京市领先水平等。更值得一提的是, 延庆县长期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没有污染的经济增长,还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其中, 最引人关注的是一些机制创新。比如在生态补偿方面, 延庆县每年用于生态补偿资金约 亿元, 涉及百姓大约 20 余万人, 解决生态就业 10723 人, 极大地完善
生态延庆“掘金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