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资 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利用效率
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等特点的课程,对少年儿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奠基作用。这一课程的学习必须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
课堂延伸活用资。品德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德育的结束,还应该通过课外延伸活动,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如学了《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后,学生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就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去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各种职业的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领悟到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尊重。
有机整合活动,挖掘课程资。品德教师在开展课程拓展活动时,应充分挖掘人力资,让家长、博物馆工作人员等都成为品德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进本土课程,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使活动切合实际而富有成效。
与德育活动整合。品德课应与少先队活动和其他学科活动进行有机地整合。如学校少先队每学年都要在春游、秋游以及节假日安排“本土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可组织大队辅导员及各中队辅导员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安排开展与品德学科相关的活动。这样,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与少先队员的活动目标就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达成共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与亲子活动整合。加强品德课与家庭教育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家长也是品德课程资之一,他们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为学生开展本土课程活动提供帮助。我们可开展“家长义工”活动,让家长自愿做学校义工,点燃家长的参与热情,带领孩子走进本土课程。
与假日活动整合。一年中的寒假、暑假,加上法定的节假日,这些假日为开展本土课程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儿童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假日小队是深受他们喜爱的活动形式。但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给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引导他们做好活动计划和各项准备。如上了《我看家乡新变化》一课后,可让学生自由组织假日小队,到家乡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受家乡的巨变。在小队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在生活中观察,在问题中思考,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会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和良好道德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形式多样,丰富课堂
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是学生自主学习品德课的主要方式,教师可根据品德学科学进行组织与指导,确定收集的目标和范围,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利用和交流。如上《民俗民风知多少》一课时,可让学生自愿组成采风小组到家乡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家乡的一些时节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并给家乡的民风民俗把把脉,看看哪些是消极愚昧的?哪些是积极健康的?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到本地相关场馆参观访问,是了解真实社会比较好的学习形式。参观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交代参观的任务,保障参观活动的效果;参观时,要引导学生专注地进行观察,对场馆中的题词、雕塑等都要细细品味,可以做一些摘抄,拍一些照片,画一些示意图等,这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操作实践。品德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认识的提高,还是能力的发展、行为的养成,都需要他们直接去参与各种实
利用本土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利用效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