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糖精钠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子的电子结构、振动结构和转动结构
2. 掌握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利用工作曲线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糖精作为人工合成甜味剂, 其学名为邻-磺实验 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糖精钠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子的电子结构、振动结构和转动结构
2. 掌握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利用工作曲线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糖精作为人工合成甜味剂, 其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分子式为C7H5O3NS。糖精为无色到白色结晶或白色晶状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碳酸钠水溶液及氨水中。对热不够稳定,无论是在酸性还是在碱性条件下,将其水溶液长时间加热则逐渐分解而失去甜味。因糖精难溶于水,故常用其钠盐,即糖精钠。糖精钠的分子式为C7H4O3NSNa·2H2O,它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其热稳定性与糖精类似但较糖精要好,其甜度为蔗糖的200-700倍。
糖精钠已有80多年的使用历史, 并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中。糖精钠被摄入人体后,不分解,不吸收,将随尿排出,不供给热能,无营养价值。但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对糖精钠的致癌问题有所争论, 尤其食用性及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我国对糖精钠的使用量做出严格的规定(国标中规定糖精钠用于饮料等食品, 其最大使用量为0. 15— g) 。由此看来, 研究快速、高效的检测糖精钠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测定食品中糖精钠的方法很多, 国标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法。文献报道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等。前者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理想, 后者中或需高温反应, 或需配置大量试剂, 其分析速度也较慢。
1. 荧光产生原理
荧光是光致发光。某种物质的分子受到紫外光的激发, 吸收光能后使电子发生能量跃迁, 从基态能级跃迁至激发态能级,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很不稳定, 经过很短的时间后会释放出能量, 即发出荧光,重新回到分子基态。荧光的产生过程:
。对于稀溶液,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物质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本实验用工作曲线法分析试样中的糖精钠含量。具体方法是:配制一系列不同含量的标准溶液,测其荧光强度,然后以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曲线。在与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未知试样的荧光强度,从工作曲线上即可查出试样中糖精钠的浓度。
三、
(1)WGY-1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天津港东)
(2)
(3)10mL 比色管8个
(4)吸量管: 1支 1支
(5)
洗耳球,烧杯,
(1)储备标准液(): 经120℃干燥4h 的糖精钠于小烧杯中, 加去离子水溶解, 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
(2)工作标准液( ): ,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
四、实验步骤
1. 糖精钠系列标准溶液及未知试样溶液的配制
取6个10 mL比色
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糖精钠含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