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善对策
第1页,本讲稿共46页
目录
一、气孔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
二、粘模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
三、气泡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
四、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
五、变形的产生原因及改善对策
六、流纹的产生原因及改吹干。
第13页,本讲稿共46页
气泡-预防措施:
1、调整压铸工艺参数、压射速度和高压射速度的切换点。
2、修改模具浇道,增设溢流槽、排气槽。
3、降低缺陷区域模温,从而降低气体的压力作用。
4、调整熔炼工艺、
5、延长留模时间,调整喷涂后吹气时间。
6、调整脱模剂、压射油用量。
第14页,本讲稿共46页
缺陷名称:裂纹
英文名称: cracks
缺陷名称:裂纹
英文名称: cracks
四、裂纹图片
第15页,本讲稿共46页
四、裂纹
特征及检验方法:铸件表面有成直线状或不规则形狭小不一的纹路,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趋势。冷裂—开裂处金属没被氧化。热裂—开裂处金属被氧化。目视检查可以识别
产生原因:
1、合金中含铁量过高或硅的含量过低。
2、合金中有害杂质的含量过高,降低了合金的可塑性。
3、铝硅合金:铝硅铜合金含锌或含铜量过高;铝镁合金中含镁量过多。
4、模具温度过低。
5、铸件壁厚有剧烈变化之处,收缩受阻。
6、留模时间过长,应力大。
7、顶出时受力不均。
第16页,本讲稿共46页
裂纹-预防措施:
1、正确控制合金成分,在某些情况下可在合金中加纯铝锭以减低合金中含镁量;或在合金中加铝硅中间合金以提高硅的含量。
2、改变铸件结构,加大圆角,加大脱模斜度,减少壁厚差,
3、变更或增加顶出位置,使顶出受力均匀。
4、缩短开模或抽芯时间。
5、提高模具温度(模具工作温度180°—280°)。
第17页,本讲稿共46页
缺陷名称:变形
英文名称: bending, warping
OK
变形NG
缺陷名称:变形
英文名称: bending, warping
五、变形图片
第18页,本讲稿共46页
五、变形
特征及检验方法:压铸件几何形状与图纸不符。整体变形或局部变形。刀口尺或者平板检查可以识别
产生原因:
1、铸件结构设计不良,引起收缩不均匀。
2、开模过早,铸件刚性不够。
3、拉模变形。
4、顶杆设置不合理,顶出时受力不均匀。
5、去除浇口方法不当。
第19页,本讲稿共46页
变形-预防措施:
1、改善铸件结构。
2、调整开模时间。
3、合理设置顶杆位置和数量。
4、选择合理的去除浇口方法。
5、消除拉模因素。
第20页,本讲稿共46页
缺陷名称:流纹、花纹
英文名称: Flow mark
六、流纹、花纹图片
第21页,本讲稿共46页
六、流痕及花纹
特征及检验方法:铸件表面上有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的条纹,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无方向性的纹路,无发展趋势。目视可以识别
产生原因:
1、首先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形成一个极薄的而又不完全的金属层后,被后来的金属液所弥补而留下的痕迹。
2、模具温度过低。
3、内浇口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产生喷溅。
4、作用于金属液上的压力不足。
5、花纹:涂料和注射油用量过多。
第22页,本讲稿共46页
流纹及花纹-预防措施:
1、提高模具温度。
2、调整内浇口截面积或位置。
3、调整内浇道金属液速度及压力。
4、选用合适的涂料、注射油及调整涂料注射油的用量。
第23页,本讲稿共46页
缺陷名称:冷隔
英文名称: cold flow
七、冷隔图片
第24页,本讲稿共46页
七、冷隔
特征及检验方法:压铸件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线性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时交接边缘光滑,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可能。目视可以识别
产生原因:
1、两股金属液流相互对接,但未完全融合而又无夹杂存在其间,两股金属结合力很薄弱。
2、浇注温度或模具温度偏低。
3、选择合金不当,流动性差。
4、浇道位置不对或流动线路过长。
5、填充速度低。
6、压射比压低。
7、金属液在型腔内流动不顺畅。
第25页,本讲稿共46页
冷隔-预防措施:
1、适当提高浇注温度(控制在630—730°C,可根据产品及铝材调整)和模具温度。
2、提高压射比压,缩短填充时间。
3、提高压射速度,同时加大内浇口截面积。
4、改善排气填充条件。
5、选用合适的合金,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
7、完善金属液在型腔内流动顺畅。
第26页,本讲稿共46页
缺陷名称:龟裂,模裂纹
英文名称: turtle cracks, network cracks
八、龟裂图片
第27页,本讲稿共46页
八、龟裂
特征及检验方法:外观检查,压铸件
压铸件常见缺陷及改善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