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音袅袅学古诗
——一堂语文综合性活动课的理论及反思
[过程描绘]
“老师,这首诗某某还会唱 呢。”
“是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怎么样?”
“好!"
这是在教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的一段插曲。笔
2。说出、写出有见地的点评。
3.评出最正确活动者。
初二(3)班
活动如期开展。当上述方案、学生的致辞和介绍(初稿)被设计制成多媒体课件,配上精巧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主持人激情的朗读时,全班同学兴奋起来了!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上节课没教完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其意境、主旨、艺术魅力,在同学们的,点评中都立竿见影瓜熟蒂落了!寓教于乐、启智于趣、适应面广的语文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的时机。 (精品文档请下载)
附:活动资料
1.致辞(原稿)。
诗歌,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无论是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还是如今风起云涌的新诗,她们都是心灵搏动的颤音,生命之歌的变调。 (精品文档请下载)
她不仅仅是形的和和谐庄重,不仅仅是声的柔婉和浑厚,不仅仅是境的幽幻和峻奇,它是一汪永不枯竭的泉,一段永不褪色的梦,也是一条永不迷失的路。(精品文档请下载)
她情致清纯,笑魇含蓄,梦幻空灵,更重要的是那思维的神奇。
她是希望之星、青春之火、生命之帆,从大海此岸驶向人类的心灵.
读诗使人灵秀.
诗歌,就像一曲生命之歌,荡然于天地之间,令人魂牵梦绕。让我们随着优美的乐曲,充分和诗歌、和缪斯女神接触,用婉转的歌喉吟唱出她的神韵,用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她的灵秀。(精品文档请下载)
2.诗和歌的渊源(提纲)。
诗歌诗歌,,一直和音乐有不解之缘.
(1)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安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音乐和诗歌的起源。(精品文档请下载)
(2)两汉时设有音乐机关“乐府”,一方面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另一方面采集民歌,以“观风俗,知厚薄",,流传后世的乐府诗起初大都是歌曲的歌词。(精品文档请下载)
(3)中唐时产生至宋代盛行的一种新诗体—-词,本指一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其实最初就是当时在歌楼妓馆、宫廷教坊传唱的“流行歌曲"的歌词.(精品文档请下载)
(4)现代流行歌曲也有许多是由古今诗词谱曲而成的。
3.歌曲目录表.
床前明月光│梅艳芳│《静夜思》 李 白 │
但愿人长久│王 菲│《水调歌头》苏轼 │
几多愁 │邓丽君│《虞美人》 李煜 │
独上西楼 │邓丽君│《相见欢》 李 煜│
芳草无情 │邓丽君│《苏幕遮》 范仲淹 │
相见难 │徐小风│《无题》 李商隐 │
相看泪眼 │辛晓琪│《雨霖铃》 柳永 │
满江红 │罗 文│《满江红》 岳飞 │
乡愁四韵 │罗大佑│《乡愁四韵》余光中 │
出塞曲 │蔡琴 │《出塞曲》 席慕蓉 │
[课
余音袅袅学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