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元诱导法制备钛/钢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报 告
指导教师:竺培显
2015年5月
2020/10/28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目录
研究目标和内容
2
4
研究现状与结论
3
研究方法材料的方法。
②钛/钢层状复合材料稳定、连续的冶金式结合界面
中间媒介金属采用铜,铜与基体钢属于互溶体系,可以形成稳定的连续型固溶体,从而为实现钛/钢层状复合材料稳定、连续的冶金式结合界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20/10/28
14
研究现状与结论
4
项目主要进展
2013年9 - 12月
2014年1 - 9月
立项通过。查找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所阅读的文献进行总结讨论。制定与修改实验方案,并对本实验所需材料的制备
根据实验方案制备实验所需试样,实验试样的制备与试样测试的准备工作,联系实验室进行实验试样的测试(三点弯曲和拉伸实验)
2020/10/28
15
研究现状与结论
4
2014年10月-11月
2014年12月至今
借助分析测试手段,研究钛钢界面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探讨复合过程工艺参数对界面形成的影响规律,总结此研究结果。
研究钛/钢层状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钛钢界面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整理实验数据,调整和优化实验方案。
2020/10/28
16
拉伸实验力学性能测试
图 钛/铜/钢层状复合板拉伸试验结果
2020/10/28
17
图 界面抗拉强度与烧结温度关系
图 界面抗拉强度与保温时间关系
保温时间相同时,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界面的抗拉强度随之升高。因为温度低时,
原子互扩散量少,抗拉强度低;而当温度提高时,原子互扩散量提高,使抗拉强度升
高。经700-820℃扩散温度、120min保温时间处理后,界面抗拉强度大约在100-175
MPa之间。在820℃扩散,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虽然抗拉强度持续下降,但是其断
裂位置均位于基材钢板一侧,由此可证明A5-A9试样的结合界面的抗拉强度大于基材
钢板的抗拉强度。经820℃扩散温度、120-240min保温时间处理后,界面抗拉强度大
约在140-175MPa之间。
2020/10/28
18
三点弯曲试验力学性能测试
图 钛/铜/钢层状复合板三点弯曲试验结果
2020/10/28
19
该复合板在760℃及以上温度条件下真空热压扩散复合具有良好的塑性加工能力,在
进行成形加工时,能够进行弯曲变形。对钛/铜/钢层状复合板具有良好弯曲性能的原
因进行分析可知,一是TA2钛板本身和Q235钢都具有较好的塑韧性,具备良好的塑
性成形能力;另外,工艺试验中采用了合适的真空热压工艺参数,在两种基材的结
合界面处未产生明显的缺陷,如杂质相及其它裂纹源等,因此在弯曲试验中,钛/铜
/钢复合板表现出良好的塑性成形能力和抗弯曲力。
三点弯曲试验数据结果
三点弯曲试验数据结果
2020/10/28
20
钛/铜/钢层状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在测试试验开始前,为增强试样的导电性,利用E-1010离子溅射装置在需要观测的试样表面进行镀金处理,使试验所得的数据照片效果更加理想。
对钛/铜/钢层状复合板材进行界面分析,其中A1-A3试样经切割后,中间过渡层铜与基材钛、铁之间存在较大裂缝,可以认为是其扩散温度低、保温时间较短,界面未形成良好的扩散,复合效果不佳,其余试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A4(790℃,120min)、A5(820℃,120min)、A7(820℃,180min)、A9(820℃,240min)进行测试,其SEM界面微观形貌图如图所示。
钛/铜/钢复合板材SEM界面微观形貌图(放大2000×)
在保温时间相同均为120min时,烧结温度为
790℃的试样钢侧与中间过渡层Cu之间有肉
眼可见的缝隙,可见两者未结合,说明在该
实验条件下,钢与Cu并不能得到良好的界面
复合效果,只有钛侧与Cu在界面发生了扩散
反应,实现了较好的结合且有反应层出现;
而烧结温度820℃的试样钢与钛两侧均与中间
过渡层Cu发生了扩散反应,均达到了良好的
界面复合效果,说明在烧结温度为820℃时,
钛/铜/钢界面具有良好的复合效果。
2020/10/28
21
为进一步分析结合界面的元素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题答辩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