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管理系统采购需求
1. 项目背景 - 2 -
2. 建设目标 - 2 -
3. 总体需求 - 2 -
4. 建设需求 - 3 -
. 功能需求 - 3 -
. 资产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 - 4 -
. 公共功能 - 8 -
. 系统管理 - 9 -
. 非功能需求 - 11 -
5. 建设原则和技术路线 - 11 -
6. 安全防范要求 - 12 -
7. 性能要求 - 12 -
8. 答辩和演示要求 - 12 -
9. 技术服务 - 13 -
. 技术方案的制定 - 13 -
. 人员培训 - 13 -
. 运行维护 - 13 -
10. 项目实施、组织和管理 - 14 -
. 计划工期和实施方式 - 14 -
. 项目进度安排 - 15 -
11. 工作内容及成果提交 - 15 -
12. 系统测试 - 15 -
13. 工程验收 - 16 -
14. 投标人其他要求 - 16 -
15. 采购清单 - 16 -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企业组织资产的拥有量在不断增大,资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国家开始重视资产管理,为此于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对授权监管的企业中的国资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此外,WTO的加入使我国经济与世界进一步融合,资产管理手段与先进国家接轨是大势所趋。显然,如果再沿用旧有模式管理资产,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资源管理中心”)是在合肥市信息化办公室的领导下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全市信息化基础数据和基础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承担对信息化基础项目的指导、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资源管理中心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拥有数千平米的机房,目前负责管理和维护我市多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包括全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中国·合肥”门户网群,四大基础信息库等。
随着合肥市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心所管理的IT资产(计算机及相关周边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等)的拥有量不断地增大,对IT设备资产的管理也已成为中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保障中心承担的信息化项目和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对各类IT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目标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资产管理软件仅仅作为财务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只提供固定资产的统计核算,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资产管理。
当前,资产管理模式已进入到注重运营管理阶段。产权单位从资产购置开始到资产报废,对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实施动态的管理。如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如何有效管理资产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通过资产管理软件,资产的增减变动、使用维护每时每刻均处于受控状态。而基于统计核算的静态管理方式的资产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趋势,导致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管理方式变革已成当务之急。
本项目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要而开发的软件系统,用以实现符合规范的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针对资产的购买、使用、维护、转移和报废等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工作流过程控制及资产设备档案。软件以友好、灵活、易操作的界面建立标准化、智能化的资产管理机制。
总体需求
跟踪和管理所有重要IT资产,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好的辅助决策信息。本系统应利用统一的操作平台极大地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摆脱
繁琐的手工劳动,实现IT资产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在设计上,该系统应融合资源管理中心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对IT资源运用的理解,提供专业的管理思想、业务流程及运用模式:在管理思想上,结合资产生命周期的概念,提供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等多项功能,对资产的申购、使用、变更、维护、报废等进行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在业务框架上,提供全面的日常管理,如对资产出入库、调拨、捐赠、租赁、组装拆卸、维修保养、备件及易耗品保证等方面提供管理工具。资产门类齐全规范,操作灵活简便,能有效提高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系统应提供一体化的标准管理,帮助管理者全面了解从整机到内部组件的使用状况。同时通过对资产的使用状况、变动历史和保修记录的跟踪,帮助管理者了解自身拥有的资产的可利用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另外,系统还应提供多种实用性的功能,如资产分用管理,解决了同一个资产分配给多个用户或人员使用的情况,并能辅助建立责任管理,明确拥有或负责某资产的权力和义务。协助管理者与使用者建立积极动态的合作协定。
资产维护是资产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环节,IT资产管理系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IT资产管理系统采购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