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复习指导
近三年金华市中考题
2007年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登飞来峰》刘禹锡《秋词》龚自珍《已亥杂诗》
【答题点拨】
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有以下方法:
;
例如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能否从中找到感情的提示?
;
;(诗词中的事物形象往往有比较固定的意蕴。比如柳枝表示送别时的离情别绪,月亮表示思念之情,“冷月无声”、“惊月如眉”表示心中的凄苦寂寞等。)
;
。
“左迁”一词,被贬,已暗示了诗人无罪被贬的怨愤之情。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纹。 ③:腔:曲调。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分析
景物
草、水
山、日
牛背
短笛
思
路
乐
景
赞美
喜爱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练习一
送 客 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少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练习二
命题角度二 鉴赏诗词的语言
鉴赏诗词的语言主要品味关键词语的妙处。
【答题点拨】
品位词语可按以下步骤:
(1)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词语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化静为动等。
(2)展开想象,把该词语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词语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例一】(2009台州中考)
村 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
答: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指出修辞手法)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描述景象)把山写活了。(艺术效果)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解释在诗中含义)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艺术效果)
好词、佳句(释义)+(运用)修辞等手法+表达作用或效果(如:把某形象的什么特点表现得怎样、描绘了什么画面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
词句品析的一般格式:
命题角度三 把握意象,感悟意境
【例三】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2)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1. 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点拨】描绘诗词意境有以下步骤:
描绘意境
综合各种
修辞手法
细致生动
地描绘
加入联想
想象
找准意象
作描写点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1)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2)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1. 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运用了萧萧秋风、梧叶、寒声等意
古诗词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