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四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个性化设计:
古 诗 四 首
学习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理解, 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发挥他们的主体能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精品文档请下载)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答复:(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土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2分)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2分)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风光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土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非常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思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突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于汉乐府古曲,,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
   1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2分)
   1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和“  "相照应,“飞”和“散”照应,“春风"那么和标题中的“  ”相照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和结句中的“  ”相照应。(3分)
   19.“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这是诗人的  ,是艺术的夸大。(2分)
   2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什么?(3分)
   (精品文档请下载)
   2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分)
   
   2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风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和  .(精品文档请下载)
答案:  
    6.如:父亲,儿子我要告诉您,我们国家的军队已经收复中原,你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欣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

古诗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pcfxx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