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衡水中医院糖尿病科 曹清慧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页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肝胃不和案: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失笑散合乌贝散加减
瘀血阻络案:良附丸、丹参饮、失笑散、百合乌药散
脾胃虚寒案香附、枳壳、良姜、三七粉(冲)、丹参、檀香、砂仁、蒲黄等。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5页
经典医案:孙某 男 68岁 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胃痛3个月。
缘于在南方跑生意,经常吃凉大米饭而引发胃痛。每因受凉后发作,可1天内发作几次,或2-3天发作1次。发作时伴恶心,手脚冰凉,痛剧时曾注射杜冷丁方缓解。不能吃面条等食物,吃后则痛。面色萎黄。曾在市二院查肝胆B超未见异常,考虑“胃痉挛”。经治无显著好转。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6页
刻下症:发作性胃脘痛,痛势猛烈,痛甚则恶心、手脚冰凉,食后胃痛加重。食欲不振,大便时溏,面色萎黄,形体肥胖。舌淡暗舌体胖大苔薄黄脉沉细。1年半前曾在阜外医院行冠脉搭桥术。检验: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诊疗:胃痛 寒凝血瘀;西医诊疗:慢性胃炎。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7页
辨证分析:张介宾云:“寒多则血脉凝滞,故必为痛”。患者平素饮食偏于寒凉,伤及脾阳,阳虚生内寒,每进寒凉饮食,致使内外寒邪积于中焦,阳气为寒邪所遏不得伸展,致使胃脘疼痛。进食则愈加耗损阳气,故食后痛甚。因寒性凝滞,主收引,可使血行滞涩,瘀血内停则痛有定处。舌质淡暗脉沉细均为阳虚之征。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8页
治则:温阳散寒,活血止痛。
方剂:良附丸、丹参饮、失笑散、百合乌药散加减。
处方:乌药10g,百合15g,丹参10g,檀香9g,砂仁9g,干姜10g,香附10g,五灵脂10g,蒲黄10g,元胡15g,甘松10g,肉桂10g,焦三仙各10g,内金15g,甘草10g,7剂。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19页
二诊(年5月27日):服药后胃痛未作,怕凉。 5月20日方加炒白术15g,7剂。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0页
按:《素问·痹论》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1页
因为寒邪入侵,造成经脉内外气血运行不畅,气机阻滞,卒然而痛,普通比较严重疼痛痼疾,属寒性疼痛者不少,用温热药效佳,从寒治痛尤其是剧痛,是治疗痛证主要路径。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2页
正如《素问·举痛论》云:“岐伯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炅”即热,经予温热药后,阳气至则寒气散,经脉不再拘急,气血通畅则疼痛很快缓解。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3页
本案患者胃痛猛烈,甚时需注射杜冷丁方可缓解,如此重症病例,李老仅以其惯用之“焦树德”先生所命名之“四合汤”,即:良附丸、丹参饮、失笑散、百合乌药散合干姜、肉桂等药即获良效,真可谓四两拨千金是也,亦充分表达了中医学治大病、治重病功力。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4页
(3)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脘冷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水、畏寒、手足冷、大便稀溏,苔白稍腻,脉沉迟。
方药:香砂理中汤、桂附理中汤、黄芪理中汤等。
良姜、香附、吴茱萸、桂枝、白芍、甘草、木香、乌药、附片、丁香、白蔻、干姜等。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5页
经典医案:侯某 男 18岁 年 4月 14日初诊
主诉:间断性胃痛六个月,加重1天。
现病史:六个月前无显著诱因出现胃痛,受寒或餐后易发作,痛势猛烈,得热则舒。平时矢气多,手足不温,胃纳差。1天前因着凉后,胃痛复发,痛势猛烈,不能缓解,今日特来诊治。刻下症:胃痛,痛势猛烈,手足不温。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
中医诊疗:胃脘痛 中焦虚寒;
西医诊疗:慢性胃炎。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6页
患者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中阳不振。每遇受寒,寒邪积于中焦,阳气为寒邪所遏不得伸展,致使胃脘疼痛。进食则愈加耗损阳气,故食后痛甚。平时矢气多,手足不温,胃纳差,均为脾胃阳虚之象。因寒性凝滞,主收引,可使血行滞涩,故舌质可现暗红色,苔白、脉弦细均为阳虚之征。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第27页
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剂;方药:理中丸合五磨饮子。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5g,干姜10g,肉桂10g,焦槟榔6g,木香10g,枳实10g,焦三仙各10g,鸡内金15g,厚朴10g,炒卜子6g,元胡15g,白蔻6
李英杰老师治疗胃脘痛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