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环境与健康
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李得加
E-mail: ******@
年3月
环境卫生学 .6
水环境与健康
第1页
◇ 水是人类生存主要外环境之一,同时也是我们机体主要组成成容量较小,自净能力差,受地表生活性污物污染机会多,因而是地面水中水质较差水源。
17
卫生学(第7版)·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水环境与健康
第17页
3. 地下水(underground water)是因为降水 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
地下水是比较理想饮用水源,其感官性状好,细菌含量少,但硬度比较大,一旦受到污染,极难自净.
18
卫生学(第7版)·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水环境与健康
第18页
①浅层地下水 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地下水,浅井是我国广大农村最惯用水源。
卫 生 特 征 因经地层渗滤,其中大部分悬浮物和微生物已被阻留,致使浅层地下水水质物理感官性状很好,细菌含量较少,但可溶解土壤中各种矿物盐类使水质硬度增加,水中溶解氧因被土壤中生物化学过程消耗而降低。
19
卫生学(第7版)·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水环境与健康
第19页
②深层地下水 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地下水。往往潜藏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常作为城镇集中式供水水源之一。
卫生特征 因距地表较深,覆盖地层厚,不易受到地面污染,水质及水量都比较稳定,其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极少,但盐类含量高,硬度大。
20
卫生学(第7版)·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水环境与健康
第20页
③泉水 是经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地下水。因地质结构不一样,泉水分为靠重力流出和靠压力流出两种。
卫生特征 前者多来自浅层地下水,故水质与浅层地下水相同,较易受污染,水量不稳定。后者来自深层地下水,水质与深层地下水相同。泉水在农村惯用作分散式给水水源。
21
卫生学(第7版)·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水环境与健康
第21页
第二节 水质性状和评价指标
一、物理性状指标
二、化学性状指标
三、生物学性状指标
水环境与健康
第22页
物理性状指标
(一)水温
它可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和人类对水利用。
(二)色
清洁水应是无色,色度不超出15度。
(三)臭和味
清洁水不应有任何臭气和异味。
(四)浑浊度
清洁水应是透明,不应超出3度。
水环境与健康
第23页
化学性状指标
(一)pH值
-。
(二)总固体
总固体愈少、水愈清洁。
水环境与健康
第24页
化学性状指标
(三)总硬度
它是指溶于水中钙、镁等盐类总量,以(CaCO3/L)(钙、镁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要求硬度不得超出450mg/L。
水环境与健康
第25页
化学性状指标
(四)含氮化合物
包含有机氮、蛋白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当水中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显著有机性污染。
水环境与健康
第26页
水中三氮卫生学意义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卫生学意义
(+) (-) (—) 水被粪便新近污染
(+) (+) (—) 水被粪便污染,分解在进行
(+) (+) (+) 水已污染,分解在进行,有新污染
(+) (—) (+) 旧污染要完成,又有新污染
(—) (—) (+) 旧污染就要完成,危害小
(—) (+) (—) 污染物已经有氧分解,未完成,无新污染
(—) (+) (+) 污染物已经有氧分解,自净过程正在进行
(—) (—) (—) 清洁水
水
水环境与健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