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皮肤结构与功效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
岳 琼 辉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页
皮肤解剖学
皮肤组织学
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1页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2页
角质层 (是表皮主要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透明层 占80%以上。 Karatinocyte 颗粒层 特点是有细胞间桥 (属于外胚叶分化 棘层 主要功效是形成保 上皮细胞基底层 基底层 护作用角蛋白。) 表皮 依据分化阶段和 特点分层) 黑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无角质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Merkel细胞 特点和功效) non-keratinocytes 未定类细胞 淋巴细胞
一、表皮(Epidermis)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3页
表皮结构示意图: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4页
(一) 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棘细胞层(pricle cell layer)
颗粒层(stratum gramulosum)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角质层(stratum cormeum)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80%以上,产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桥(桥粒),依其分化不一样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5页
角质层
棘层
颗粒层
基底细胞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6页
(basal cell layer)
位于表皮最深层。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可分裂、产生新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一些原因可促进其增生,如外伤、肿瘤、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环-磷鸟甘(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等。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7页
(basal cell layer)
而另一些原因如表皮抑素(chalone)及环一磷腺甘(cyclic adenosine monophsphate cAMP)可抑制细胞分裂。表皮细胞分裂增生与抑制维持在适度百分比,使新生细胞与脱落角层细胞保持平衡,以确保其生理需要厚度。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8页
(pricle cell layer)
位于基底层上方,普通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棘细胞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突起以桥粒相连。最深层棘细胞也有分裂功效,参加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membranecoating granule),亦称为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19页
(pricle cell layer)
角质小体内含有双极性磷酸脂质,可在角质细胞外形成一层薄膜,使之含有屏障作用。它酸性磷酸酶可溶解细胞间粘合物可使角层细胞脱落。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20页
(stratum gramulosum)
位于棘细胞上方,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21页
(stratum gramulosum)
在颗粒层上部,被膜颗粒增多,并向细胞膜移动,渐与胞膜融合,可释放出酸性粘多糖和疏水磷脂,形成多层膜状结构,充满细胞间隙。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第22页
(stratum gramulosum)
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角质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 ,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4.60 MB
  • 时间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