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0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tx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0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日前揭晓,“渤海湾盆地歧口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配套技术”等10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复杂地质环境油气勘探分析技术”等10项国外技术成果分别入围。
为及时宣传中国石油科技创新进展,介绍国外先进石油技术,推动科技进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从2000年开始,连续10年组织开展了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歧口富油气凹陷是渤海湾盆地最大的第三系沉积凹陷之一,油气勘探一直面临负向构造区比例大、沉积砂体分布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样等难题。中国石油通过重大专项攻关,实现富油气凹陷整体勘探的新突破,在地质勘探技术创新和勘探成果上取得重大进展:(1)突破采集技术瓶颈,在海陆一体化采集技术、城区震检双向非纵技术、大型障碍区排列多节点网络链接技术以及大型现代化港口及复杂城区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上取得突破。(2)建立了超大面积三维地震一体化地震地质解释全新模式,为歧口凹陷整体研究与勘探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3)对大港区古隆起及其翼部的潜山构造提出了油气勘探潜力大、勘探层系多、凹陷斜坡区“高油低气上油下气”多层系聚集规模成藏等新认识,丰富了渤海湾富油气凹陷油气成藏理论。(4)突破地层坍塌周期定量预测技术,实现了大位移水平井技术的创新。
勘探配套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为歧口富油气凹陷的整体研究、整体评价、整体部署及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获得重大勘探成果,形成埕海、滨海、歧北斜坡3个亿吨级整装储量区。

作为海外高风险勘探区,非洲邦戈尔盆地存在着勘探程度低、后期构造反转强烈、火成岩广泛发育影响地震品质等困难,集团公司集中力量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勘探难题。
集团公司建立并完善海外风险勘探项目“选盆、定带、快速发现”的勘探思路、方法及评价体系,成功筛选出首要勘探突破盆地。建立强反转裂谷盆地的成藏模式,明确了主力成藏组合,奠定了取得规模发现的理论基础。敢于突破前人对盆地油气藏破坏严重、仅有稠油油藏且难以动用的认识,立足发现优质规模储量和经济储量,集成运用反转裂谷盆地目标优选技术,为发现优质规模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项研究创新的海外低勘探程度盆地评价方法体系、强反转裂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和集成运用目标优选技术,有效地指导了勘探发现,获得重大突破。

作为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的接替技术,三元复合驱在强碱、弱碱和无碱体系化学剂研制及配方优化、物理化学渗流等基础理论、剩余油精细描述、复合驱过程模拟优化、采出液处理及防垢关键技术研发、矿场试验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将为大庆油田长期持续稳产4000万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强碱驱油体系不断完善,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形成5万吨生产规模;弱碱驱油体系研制成功,已投入矿场试验。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配方优化技术——多段塞复合驱油体系优化、高浓度聚合物应用、聚合物和碱—聚合物二元交替注入等可以大大提高驱油效率,降低成本。防垢举升工艺技术——针对不同垢质成分的系列防垢清垢剂,使结垢井检泵周期由结垢初期的40天延长到目前的200天左右。地面采出液处理技术——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研制具有

2009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及国外石油科技十大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luyuw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