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4年,面对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避免了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200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某些领域过快的固定资产投资已得到控制,薄弱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货膨胀势头得到了抑制;另一方面,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得到抑制的同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活力较强的良好势头;投资、消费、净出口仍保持着较为强劲的态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从总体上看,2005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基本在合理区间运行。%;预计二季度GDP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9%。可以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转入稳定的增长阶段。
具体而言,宏观调控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明显回落,宏观调控效应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719亿元,%,。从三次产业看,%,;%%,。投资增速的回落以及投资增速结构上的变化,凸显宏观调控的积极效应。
消费增长平稳,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今年前四个月,,%,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同比有所上升,环比略有下降。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居民收入较大幅度的提高,确保了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增强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
CPI和PPI增幅差距逐渐缩小,价格上涨压力有所减缓。今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与4月相比,%。1~5月累计,%。分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趋于合理,CPI全年控制在4%的目标可以实现。1~5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
%、%、%、%、%,回落比较明显。目前,上下游价格背离的现象有所缓解,对于经济结构调整较为有利。但对成本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可能形成的通胀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
财政和货币信贷保持稳定。今年1~5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135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69亿元,%;全国财政支出95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63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3956亿元。在增收节支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各项财税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继续加大,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政策措施得到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重点支出项目得到进一步保障。货币总量增长保持平稳。5月末,,%,继续保持在13%~15%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一季度储蓄存款新增9705亿元,同比多增1459亿元,各项贷款新增7375亿元,同比少增976亿元,存差有所扩大。
对外贸易总量持续扩大。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5228亿美元,%。在部分商品国际价格上扬以及美元低位运行等因素作用下,出口增长强劲,出口2764亿美元,%;受原油、钢材、汽车等产品进口量下降的影响,进口增长趋缓,进口2464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300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2亿美元。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继续增产和农民收入继续增加。,%。,%,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行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今年以来,煤、电、油、运等瓶颈行业的投资继续加强。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93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404亿元,%;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形势与政策3035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