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想象制造业.doc重新想象制造业“现在看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儿。另外一个,智能化生产,大幅降低成本,这对企业的挑战确实是太大了。再进一步,也不是遥遥无期的,就是3D(打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一场革命开始了!”18年前,面对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迷人旅程,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这样欢呼道。如今,63岁的海尔掌门人张瑞敏心中或许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慨。所不同的是,盖茨当时感到的更多是“心痒难熬”,而张瑞敏心中却充满了危机感。据《财富》(中文版)报道,在最近一段时间海尔管理层召开的干部会上,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汇被张瑞敏挂在了嘴边,那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张瑞敏看来,不用太久,全世界所有企业的生死存亡都将取决于这场革命。“如果跟不上或者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抛弃,我觉得可能不是‘危’的问题,那是万劫不复。”他希望他的下属们都和他一样,“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究竟是什么让这位中国企业界的重量级人物感到焦虑?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又是怎么回事?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冲击?……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让我们把视线转向今年3月在美国纽约开张的一家工厂。在这家由高科技创业公司Shapeways开办的工厂中,摆放的机器不是一般工厂中常见的机床,而是一台台3D打印机。这项技术原本用于为新产品制作原型,设计师只要将设计图发过来,选好材料,Shapeways就可以在几周内做好原型产品,然后发货。有了Shapeways这样的服务,设计师就不用把产品交给制造企业进行量产,而是可以定制少量的产品,甚至可以边生产边调整,随时融入用户的反馈。目前大约有7000名设计师在Shapeways的网站上销售3D打印出来的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包括珠宝、花瓶、咖啡杯甚至椅子。去年,在外包生产合作伙伴的帮助下,Shapeways打印了75万件商品。随着新工厂的投产,仅这座工厂的年生产量就将达到500万件。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工厂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你可以靠它给你“打印”一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专属于你的茶杯,但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你恐怕还无法指望它给你“打印”出一辆汽车或一个iPhone。尽管如此,这样一家工厂的出现所反映的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却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正如《经济学人》在此前引发巨大反响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所预言:“过去的工厂是基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这一理念而运作的,就像老福特的那句名言:顾客可以选择他想要的任何一种颜色,只要它是黑色;而今,3D打印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正在使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未来的工厂将更关注个性化定制……”事实上,在传统制造领域,变化甚至要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这大概也正是张瑞敏感到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海尔的竞争对手之一GE不久前把洗衣机和热泵式热水器的生产线从中对媒体说,过去他们的热泵式热水器在美国要卖1599美元,但是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之后,只卖1200~1300美元,降幅超过了20%。按照GE的说法,原因在于他们采用了全流程参与的管理模式。所谓全流程参与,就是包括用户和最基层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大家共同来看用户到底需要什么。“这就是个性化制造。”张瑞敏对《财富》(中文版)说,“但是在中国,你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企业习惯于大规模制造,而且是从大规模制造发展起来
重新想象制造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