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急诊儿科 李胖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分期
治疗要点
护理常规
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由多种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手足口病
急诊儿科 李胖
主要内容
概述
临床分期
治疗要点
护理常规
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由多种肠道病毒(EV71)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
以口腔粘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特征,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
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缓和性麻痹等病症,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2021年5月2日我国将其列为丙类
流行病学
流行特点
传染源:现症感染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
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疱疹破溃后病毒排出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感染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
好发季节:常见于4~9月份
聚集发病:幼儿园、托儿所和家庭
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枯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
临床分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第5期:恢复期
主要表现〔普通病例〕
发热
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病症
主要表现〔重症病例重型〕
精神差
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病症体征 。
主要表现〔重症病例危重型〕
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
主要表现〔重症病例危重型〕
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主要表现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病症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病症。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甄别确认第2期、第3期。以下指标提示可能开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假设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五〕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治疗要点
第1期: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
第2期: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开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
第3期:应收入ICU治疗
护理常规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接触患儿的器具按要求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
发热期间以物理降温为主,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口腔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
出现神经、循环系统病症和体征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遵医嘱给予降低颅内压、镇静、吸氧、抗感染、支持等对症处理。
做好健康宣教。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严格管理传染源
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那么进行隔离
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紫外线消毒
住院治疗的患者
限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
强化洗手消毒措施
原那么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病症消失
发热及皮疹消退
以及所有疱疹消失为止
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谢谢
手足口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