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枣矿集团”)位于山东省境内,是一家跨行业、跨国界、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年产原煤2000万吨、总收入150亿元,业务涵盖煤发电、煤化工、机械制修、建筑建材、种植养殖等五大产业,有35个二级单位,下属各种单位共1500多家,其中非煤企业240余个,在册职工约6万人,包括非在册用工、离退休等人员在内的人数有11万多人。
枣矿集团以建设国际化的大企业集团为目标,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人才一直被视作枣矿集团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枣矿集团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根据全面精细化管理的集团总体战略,枣矿集团在多方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兼顾专业性和易用性的宏景e-HR合作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传统管理的困境:
枣矿集团的精细化战略在传统管理方式下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人力资源管理由组织人事处等多个部门分工负责,传统的人力资源业务方式存在如下困境:
1、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各项人员数据的准确掌握。集团通过人工上报方式,汇总人力资源管理月报、人力资源信息月报和非在册用工月报,以此了解各下属单位的人员变动情况,这样的统计方式不方便进行与业务同步的查询,人员变化得不到实时的信息反馈,数据统计经常会出现延迟和失准现象。
2、业务流程的管控比较粗放。人进人出、升降调岗等业务的审批,需要跨部门在不同地方协同处理,业务人员需要对办理过程追踪管理。像劳务输入手续、退伍军人分配和员工招聘等业务审批的办理就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3、时效性工作管理压力较大。《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合同管理的要求提高,从合同签订、续签、终止以及解除,工作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大了。
4、工资管理的效率不高。枣矿集团有目标薪酬制、岗效工资制、岗技工资制等工资模式,工资的核算和发放处理的方式比较传统。枣矿集团奖金项目多且不固定,二级单位的奖金发放要上报到集团审批。季度考核后每次需要根据考核结果对应绩效工资基数来核算实际绩效工资。
5、培训管理比较分散,培训资源利用不充分。枣矿集团的培训业务要进行培训计划的审批,对安全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和后备人才库希望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一些培训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利用。
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精细化:
为了解决这些传统管理方式之下的困境,枣矿集团决定启动人力资源信息化项目。枣矿集团的人力资源领导对项目予以了充分的支持,在项目实施当中,宏景e-HR系统方便的数据导入、灵活的表格工具和开放的体系架构,也使项目建设得到了快速的推进。枣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完成,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集团管控,使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有了基础平台,化解了传统管理方式下的老大难问题,优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业务。
人员信息精确掌握,人事业务工作高效开展
e-HR系统进行了整个集团的员工信息集中管理,通过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人力资源分布状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对员工信息进行立体查询,并利用系统内置的分析工具对枣矿集团人力资源的状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统计分析。系统提供的表格工具和Office软件操作风格相近,很方便就能制作各种人员、
宏景e-HR:枣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