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doc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摘要]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实现了三个转变:在对待费尔巴哈的态度上,由赞同、肯定费尔巴哈哲学到批判、否定费尔巴哈哲学的转变;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由对抽象的、共同的“类”的认识到揭示出人的社会本质的转变;在对实践的理解上,由把实践等同于劳动的理想性、抽象性到认识到实践具有能动性、主体性、感性、现实性、社会性和对象性的转变。[关键词]费尔巴哈哲学;人的本质;实践[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02-02一、对待费尔巴哈态度上的转变《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时期,在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影响之下,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持肯定、认同的态度,高度赞扬了费尔巴哈哲学的伟大功绩。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类本质理论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最为明显。异化理论最早出现在黑格尔哲学中,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对于“异化”这个概念,都是从黑格尔那里继承来的。但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和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都不相同。黑格尔的异化主体主要是指绝对精神,异化就是绝对精神客观化的过程。而费尔巴哈主要用异化概念来分析宗教现象,得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结论,他的异化是指人的异化,他把异化的主体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变成人。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异化观的影响,使用诸如“类本质”、“类生活”、“类意识”等费尔巴哈式的概念,揭露私有制下劳动者是怎样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本身、自己的类本质以及同他人相异化的,从而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其目的在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思想批判资本主义,说明他仍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启发了马克思,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理论,因为两人都用了“类”这个概念,并且他们对人的类本质的理解都具有抽象性,下文还要具体阐述,这里不再赘述。费尔巴哈首先严肃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错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作出充分肯定。他指出,费尔巴哈的伟大贡献在于:(1)揭示黑格尔体系同宗教一样,只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2)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当作理论的基本原则,从而“创造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3)把物质世界同绝对精神对立起来。由此可以得出,《手稿》时期马克思哲学还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并未与费尔巴哈哲学划清界限,也未认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第一次从实践和主体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缺陷,《提纲》条条针对费尔巴哈,运用实践的观点,阐述了新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包括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提纲》第一条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首先,由于未从主体出发去理解自然,因而未看到自然与主体的内在关联性,未看到自然界是经过人的实践改造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人化自然。其次,由于旧唯物主义未从实践的角度解释现实世界,所以只能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思想发生的转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