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在教“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在教“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doc在教“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63-01“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今年,我所带的学生升入五年级,我也就随着介入了五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进而在教学中涉及到了“因数与倍数”的问题。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遇到了困惑。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时,学生学习了利用乘法算式找因数,在第三单元教学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求公因数时课本给出的方法是列举法。以找12和18的公因数为例,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列举出来,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为: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根据课标要求,我这样安排教学,先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再让学生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通过两个习题的尝试,学生初步感知并逐渐理解了如何找公因数的方法以及怎样找到最大公因数。但是,问题是一:用时太长,二:部分学生在列举因数时有遗漏,还有的在找公因数时有遗漏。课本在课后的“你知道吗?”展示了“短除法”作为一个补充知识,简单进行介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这样,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不仅很耗时间而且准确率不高,怎么办?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教这一部分内容呢?记得以往的教材中,安排的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首选方法就是短除法,那么,到底要不要教给学生短除法呢?从相关的教育书刊中,我了解到一线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疑惑,关于到底是否教短除法,众说纷纭。也为进一步了解短除法,解决学生的问题,我翻阅资料,关于短除法有这样的介绍。材料一: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短除法是把一般除法竖式中除的过程加以简化,除的时候每次把除数写在被除数的左边,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下面。如:28÷2写成228的形式。计算过程如下:228214728除以2得到14,14除以2得到7。(7不是余数)。例如:12和18。21218…………先同时除以公因数2;369…………再同时除以公因数3;23…………除到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得到: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2×3=6。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得到: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2×3×2×3=36。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般都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把所有的除数连乘,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就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解了短除法,我发现短除法也有它的有效性,和列举法相比较,教材中找“公因数”的列举法看上去比较“原始”,但是非常通俗

在教“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cweywk96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