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承载力分析.doc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承载力分析摘要:旅游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承载力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利用限制性因素法对滇池度假区旅游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承载力目前处于整体协调,部分问题突出的状态;并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旅游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滇池度假区一、引言近些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旅游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旅游高峰期交通拥挤、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旅游承载力综合来看借鉴经济学中对“帕累托最优”方面的解释,可以认为旅游承载力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之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包括资源空间承载量、环境生态承载量、社会心理承载量、经济发展承载量等基本内容。1963年Lapage率先提出了旅游容量的概念,但没有作深入的研究。2003年StevenLawson等运用计算机仿真模型对亚克斯国际公园的每一天的旅游社会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用于指导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环境保护。2004年Simon等人对HengistburyHead的旅游产业的承载力进行了估算。这一阶段在量化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国内学者对此问题也做出了多方面的研究;1983年赵红红率先以苏州为例子,提出了旅游容量问题。1986年保继刚在探讨旅游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计算。1995年崔凤军将旅游环境容量称为旅游环境承载力,认为旅游承载力是由环境生态承纳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四项组成,具有客观性与可量性、易变性、可控性、存在最适值与最大值等特性。2003年马立萍在旅游资源承载能力概念论述基础上,提出旅游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为区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依据。国内外旅游环境学家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体系及测量模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以单因子承载力计算模型为主,但对于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很少,还有进一步讨论研究的必要。为了保护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急需开展分析旅游承载力,以便对度假区的生态、环境有效掌控,把握好度假区开发与保护的尺度,才能更好的发展旅游业与保护好度假区的生态环境。二、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概况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位于内陆省的旅游度假区。这里气候四季宜人,年最高气温不超过31℃,最低气温不低于-6℃,℃,空气质量365天均为优质。,由海埂片区和呈贡大渔片区两部分组成,其中,,大渔片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海埂片区南濒滇池,北连市区,东与西山区接壤,西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隔湖相望,是理想的游览、娱乐、度假的场所。该片区建成了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海埂公园、草海大坝、中国民航培训中心(滇池大酒店)、昆明滇池花园酒店、卡丁车赛车场等大型项目。大渔片区位于呈贡区西南部,西临滇池东岸,东连市级行政中心,已建成高尔夫球场、大渔公园和捞鱼河湿地公园等。图1滇池旅游度假区海埂片区(左)及大渔片区(右)旅游景点分布三、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承载力测算通过前期的文献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旅游承载力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