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前世今生.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前世今生.doc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前世今生2014年12月12日,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现场展示的精美细致的传统非遗作品,吸引了许多欣赏者的目光。老手工艺者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的行为背后,是对于非遗产品承载文化的追求和坚持。如何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保留下这些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每个手工艺者的思考。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对《中国名牌》表示,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于这些老手工艺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花丝镶嵌传统金工艺中的花丝镶嵌工艺,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等作为材料,镶嵌各种珠宝、珍珠等编织制造而成的艺术品。浙江金牛工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永生说:“由一根根花丝到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要依靠堆、垒、编、织、掐、填、攒、焊八大工艺。花丝镶嵌工艺考究,精密度高,仅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就能做出十多个螺丝转的花朵形状。同时,饰品经过每道工艺所呈现出的最后效果又不会被提前预期,这正是‘花丝镶嵌’的美妙之处。”通常,花丝镶嵌分为花丝和镶嵌两类工艺。所谓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捶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饰品需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胶(酸洗)等程序后方成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提亮。”北京地质大学珠宝学院首饰设计教研室主任王鼐表示,饰品有时候还需要再“镶宝”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后期的镶嵌、点翠则是画龙点睛的妙用。王鼐强调,老手工艺者一方面继续传承中国传统首饰文化的工艺精髓,另一方面也在接受着一些新式的设计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首饰形态,推动中国传统首饰的复兴。展会中,艺术匠师继承了中国的传统首饰工艺,又吸收了新式的设计艺术造型。“花丝镶嵌的吊坠中有海马、贝壳、四叶草等造型,也将现代感和概念化的设计运用到现代饰品中。”赵永生如是说。绒鸟绒花北京绒鸟绒花自2009年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一种以蚕丝绒为原料制成鸟或花朵的艺术品概称。北京绒鸟绒花第六代传人蔡志伟表示,绒鸟绒花在制作时使用梳理整齐且细密的绒线,利用紫铜线贯穿其中拧成一个个单独的绒条,再相互组成一个生动的整体形象。据了解,北京绒鸟绒花的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早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简单的绒花制品,到唐代时制作绒花技艺相对成熟。清朝北京旗汉妇女戴花成为风尚,此时的绒花最为盛行,并因取谐音“荣华”之意为好。蔡志伟的师傅是北京绒鸟厂的最后一批老手工技师,说起北京绒鸟绒花的历史,蔡志伟回忆道:“12年前,我开始学习这门手艺,随着对绒鸟绒花技艺的加深研究,越发觉得应该传承下这份手艺和文化。”自从1992年北京绒鸟厂倒闭后,掌握这门技术的老技师们纷纷告别这个行业,人们就很少再看到北京绒鸟绒花,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真正了解它的制作工艺。“我带着北京绒鸟作品参加文博会,是希望能遇到更多感兴趣的爱好者来学习传承这份珍贵的技艺。”蔡志伟说。“传统手工艺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并加以‘微调’,制作手法日渐生活化。”高巍表示,从技术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的老手工艺品摇身一变,重新回归到百姓生活之中。北京绒鸟绒花的特点代表了绒鸟绒花工艺的北派风格,南派则以南京的工艺风格为典范。以绒花为例,南派多为颜色缤纷多彩的花朵

非遗传统手工艺的前世今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6-10-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