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Peter Lynch1目录?彼得林奇生平简?彼得林奇的25条黄金规则?彼得林奇的基金投资法则?彼得林奇08年经济危机后的境况2简介彼得·林奇(Peter Lynch)出生于1944年1月19日,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他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波士顿。3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行程10万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工作状态4成长历程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5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重点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6大二时他决定进行股票投资。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71969年,林奇毕业,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林奇是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行程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就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813年,一个神话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Peter 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五六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9林奇的谢幕 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当他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后,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
彼得林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