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诗小松杜荀鹤 杜荀鹤《小松》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古诗小松杜荀鹤_杜荀鹤《小松》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荀鹤《小松》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小松
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②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②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1)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小松的形象特点。
(2)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
解析:(1)分析小松形象要留意联系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刺”“出”,另外,要留意联系松树小时生存的环境。
(2)对主题的理解,要留意三、四句的争论,既是一种挖苦和鞭笞,也是一种感慨和愿望。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来哀叹自己。
答案:(1)“刺”,精确勾画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字写出其锐不行挡的开展势头。把其坚毅不屈的性格、英勇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2)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留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卑微而终成大业的思索,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赏析
这首小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青翠凌云,迎风抗雪,悠然自得。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确实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行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精确地勾画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毅不屈的性格、英勇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短暂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动,它势必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此时此刻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开展改变的情景,而且在构造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

古诗小松杜荀鹤 杜荀鹤《小松》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圭圭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