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
元青花人物故事盖罐及展开图
,昭君出赛,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品类纷繁的元代瓷器中~青花瓷器以鲜活、艳丽、明快独树一臶。青花瓷器中~又以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最具特点。它的数量虽少~但绘画技法高超~特别是画英国~现藏于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西厢记”青花梅瓶,1996年苏富比拍品“西厢记”青花盖罐,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吕洞宾”青花玉壶春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陶渊明访友”青花玉壶春瓶,1985年日本大阪《元代瓷器展》图册所录的“周亚夫军细柳”青花盖罐、“百花亭”青花盖罐等。及上述各件现在尚未对内容作出考订的人物故事瓷器~无论哪件都称得上是精品。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西厢记,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这些人物故事青花瓷器~相似的特点有:载体都是体型较大的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盖罐高度多在25-30厘米之间,有的盖已失~现在统计的只是罐体的高度,,梅瓶高度为40厘米左右~(只有一件带盖),玉壶春瓶高30厘米左右。三种瓷器的画面相互比较~盖罐、梅瓶腹径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的题体。前述“单骑救主”、“三顾茅庐”、“昭君出塞”是为例证。而玉壶瓶颈肩~纤细~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的画面。
第二~人物故事画面多臵于器物中段的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玉壶春瓶绘画面积较小~需要表现大的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如“蒙恬将军”玉壶春瓶~武士所擎的大旗直达瓶口~独具一种磅礴大气之势。
第三~凡绘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器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着色所用的氧化钴料~不论国产的青料~还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都很纯正。
第四~画工的绘画技艺高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瓷窑甚少~恐怕这也是人物故事青花瓷器较少的原因~若有~多数出于当时瓷艺水平最高的景德镇瓷窑。
这些绘于青花瓷器上的图画~无一不具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广西横县盖罐
上的“单骑救主”图为例~抓住单雄信杀败段志贤~欲追秦王李世民~尉迟敬德策马持钢鞭赶来救驾的场景。一边二将挺枪驰马~杀气腾空。另一边秦王李世民徐鞭缓辔~回首顾盼。前面还有两只飞翔在云际的凤凰~有一种动静持衡、相得益彰之妙。在细部刻划上~单雄信的勇猛~尉迟恭的刚毅~李世民的镇定自若~
作矛的形式~与后来文字无一不跃然而出。以使用的兵器上看~单雄信所用的矟
作品所描述的大不相同~更符合历史的真实,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史书记载~不单单雄信用矟~尉迟恭也用矟~而且善避矟~还能空手夺矟。画面上尉迟恭用钢鞭~是后世演绎的结果。因为钢鞭最早出现于五代~隋末唐初还没有这种兵器。段志玄所用的三股叉也是金元才出现的兵器~唐代没有。
与广西横县“单骑救主”盖罐相比肩的是藏于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盖罐~两者构图、画风几乎一致。在高10厘米左右~宽约30厘米的画面上勾画了九个人物~以及山石树木等~小中见大。表现一行人马行进在路途之中~本是个单调乏味的主题~但作画者在构图上疏密错落~间以松柏山石。人物三两簇聚~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徒步行走~或持鞭~或架鹰~既有护送的汉人~又有前来迎接匈奴的胡人。而着汉装的王昭君以怀抱琵琶为特征~丽质卓然。整体画面热烈而壮阔~不见丝毫呆板之气~称得上上乘之作。与藏于吉林省博物馆~金代张瑀所绘《文姬归汉图》、流失在日本传宫素然画的《明妃出塞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绘画技法上~这些人物故事瓷器也有独到之处。如画面人物比例得当~注重人物表情、情格的刻划。轮廓、衣纹线条流畅~山石、树木、乃至人物衣饰有平涂~有皴擦。与纸、绢不同~用青料在瓷胎上作画~当更具难度~更显功力。可惜的是~这些画师多为民间艺人~未留下自己的姓名。

元代是杂剧兴盛的时代~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创作了《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一批可传之百代的作品。同时这也是杂剧普及的时代~流行于市井茶肆~植根于平民百姓之中~这一点从元代人物故事瓷器上得到了证明。
《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见于正史。《史记〃淮阴侯列传》、《汉书〃韩信传》都有记载。秦末楚汉战争时期~韩信先投项羽~未得重用。又改投刘邦~仍未得重用。于是愤然离汉而去。萧何闻此消息~夤夜追回韩信~并劝刘邦委以重任。印证于历史~韩信确为难得的帅才~几年征战后~围楚军于垓下~迫项羽自刎于乌江~助刘邦成其汉统。萧何慧眼识英雄被后世传为佳话~至宋元被编为杂剧。种嗣成《录鬼簿》记载~金仁杰作《追韩信》杂剧~后收入《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之中。南京出土的梅瓶上所表现的就是这个题材。但“追韩信”故事~以画面形式表现在陶瓷器具上~南京梅瓶不是最早的。1980年北京房山区出土过一件宋代三彩枕~枕面用绿、白、黄三彩绘“追韩信”图。画

元代青花瓷中的人物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mikiri
  • 文件大小250 KB
  • 时间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