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清理文章思路,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表现出的进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清理文章思路,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中表现出的进取精神和超凡智慧;通过感知本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理解本文主题,增强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导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读课文(1-3自然段),理清前三自然段的思路。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并思考:人生的苦乐和什么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2 、抽问,这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其分论点是什么?
3 、负责任与尽责任它们不是两个迥异的食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样的论点,我们叫做姊妹命。
四、分析品味课文,1、2、3自然段。
思考、讨论问题.
作者为什么不一开头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怎样切入主题,引出分论点的?
人生最大痛苦不是贫、失意、老死的理由.
3、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背负责任的理由是什么?
小结:
责任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由此会产生什么痛苦状态,责任的范围有多大?
分析第三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论据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享受苦中得来的乐趣?
句子品味。
“人生须知道有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趣味。"结合自己感受,谈
最苦与最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