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规划(10)
第十章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彭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是指导彭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实施后应充分协调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关系,使彭州市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供水能力不足的不同措施,如为解决丹景山镇、天彭镇、天彭镇工业开发区等用水的重点地区,由于本区域的水资源有限,需新建一批蓄、引、提水工程,在湔江上游修建大型蓄水工程(关口水库);针对磁丰、龙门山镇、小鱼洞等丘陵山区新辟水源困难,难以建设较大规模的供水工程的特点,提出分散建设一批小型供水工程和集雨工程,解决这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建议城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回用力度,满足城
市用水需要等。规划实施后彭州市的供水能力将得到较大提高,有效解决目前一些分区供水不足的问题。
(二)优化了水环境
目前我市河道的一些支流水质较差,如土溪河,沿河排污口多,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不能满足功能需要。个别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尤其是磁丰镇和白鹿镇。
本规划针对各分区污染源和水质状况,提出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加强各河、湖水系的治理,对土溪河实施生态补水工程;针对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措施,将极大改善彭州市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可减少泥沙流失859万t,%。规划实施后,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有更多的分区列入湔江治理工程或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项目,为建设沱江流域生态屏障做贡献。
(三)改善了水资源配置格局
目前彭州市部分区域和时段的农业缺水问题还比较严重,人民渠灌区和天彭城区每到春灌高峰期用水就十分困难。根据预测,到2010年在P=75%%;%%,缺水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本规划根据各分区水资源状况,提出两个水资源配置方案,方案一以节水为重点,通过节水,可使
彭州市总体缺水状况得到缓解,但是对于局部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需要进一步采取开源措施,增加供水量。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提出开源措施。通过建设一大型水利工程-关口水库,保证更大范围的供水。在方案二的工程条件下,调水量和引水能力扩大,可解决地区性缺水问题,完全可以满足缺水严重地区枯水年份用水需求。通过对方案进行比选,本规划提出解决彭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关键是生态建设,并提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对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不恰当的水事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较差地区,考虑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逐步恢复彭州市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彭州市水资源配置格局的目的。
(四)增强了城镇供用水的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已接近临界状态。大部分供水工程已运行多年,老化、病险情况严重,工程配套较差,供水能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由于缺少集中处理回用及工业企业再生污水回用工程,没有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废污水处理回用率比较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不足。
本规划提出解决彭州市供水系统不足的途径主要是开源和节流,结合彭州市的用水结构和工程布局,节流将是主要手段。规划结合彭州市城市规划区污水处理厂规划,提出再生污水回用措施,通过加大城镇自来水厂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行节水措施,不仅可以增加城镇供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抗风险能力。规划针对
彭州市降水丰枯不均、连枯连丰的特点,提出在特枯水年及连续枯水年水资源严重短缺等紧急情况下的对策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启动和实施规划中提出的工程措施,将对解决彭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各类规划实施的综合效益
通过各类规划的实施,新增水源工程湔江关口水库一座,,以及通过节水、雨水利用等措施,。基本上实现了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目标,使彭州的工程性缺水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挖潜、合理调配措施前后的缺水量水平,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施节水、挖潜、合理调配措施的效果非常明显。
节水、挖潜、合理调配效果(多年平均) 单位:万m3
水平年
方案
缺水量(P=75%)
2010
不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0
采取措施后缺水量减少的幅度
100%
2020
水资源规划(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