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操作规程目录
第一章 工艺技术规程
.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操作规程目录
第一章 工艺技术规程
、成品指标
、公用工程消耗及能耗指标
第二章 操作指南
第三章 开车规程
第七章 事故处理预案
第八章 仪表控制系统操作法
第九章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
、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
、易爆物的安全性质,**范围、闪点、自燃点
、介质的有关参数
第十章 附录
编 制 说 明
生产装置操作规程中技术要素的编写内容及顺序
一、装置概况;生产规模、能力、建成的时间和历年改造情况;
二、原理与过程:该生产装置的生产原理与生产过程
三、生产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及图样中的图形符号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规定。
四、生产装置的平面布置图。可标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位置。必要时可单独列出危险点、报警器、灭火器的位置图。
五、设备明细:将设备分类列表,注明设备名称、代号、规格型号、主要设计性能参数等。
六、操作步骤:装置开工操作,装置停工操作,大型机组和单体设备操作法等操作步骤,要按照以下要求编写:
1、分级要求
A级:是整个操作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它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
B级:是不同状态的过度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
C级: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
2、文字表达方式
“(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号)+(谓语动词)+(宾语补足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
3、操作性质代号
说明动作的性质,分别用“()—”、“[ ]—”和“〈〉—”表示确认、操作和安全,即:状态确认用()—表示,操作动作用[ ]—表示,安全操作项目用〈〉—表示。
4、操作者代号
表明操作者的岗位名称。班长用M表示,内操用I表示,外操用P表示。操作者代号填入上述操作性质代号中,两者组合使用。
七、操作指南的编写
操作指南应按装置组成部分或系统分别编写,按操作控制参数、产品质量指标等内容编写目录,每一个操作指南内容应包:控制目标、相关参数、控制原则、影响因素、正常调整、异常处理,以及控制失控后转入相关处理预案等,控制原则要有说明并画出控制回路图。
八、事故处理预案的编制,要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现象:通过仪表或现场发现的异常变化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
事故确认:通过仪表数据的变化分析或现场确认做出判定
事故处理:具体处理操作
九、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规定要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处理时操作熟练、准确。
十、专用安全、环保规定:防火、防爆、防毒等特殊要求,一些共性的安全、环保处理措施,如有必要单独在这部分列出。
十一、附录A(提示的附录)设备明细表(包括安全消防和环保设施明细表)
十二、附录B(提示的附录)主要生产技术参数控制范围
十三、附录C(提示的附录)危险、污染物质及特性
PS:
A级:是整个操作规程的总体框架和主体结构,它规定了规程
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